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7
典故
2
词典
131
佛典
4
共131,分9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咀嚼
大嚼
细嚼
嚼蜡
嚼齿
一嚼
屠门嚼
嚼徵
嚼梅
咬嚼
嚼舌
嚼啮
吞嚼
嚼复嚼
啖嚼
《國語辭典》:
咀嚼
拼音:
jǔ jué
1.用牙齿咬碎与磨细食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抱朴子。外篇。博喻》:「故锯齿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别味。」
2.反覆体会、玩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绝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
3.咬字吐音。三国魏。
曹植
正会
诗:「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声,咀嚼清商。」
4.诅咒。《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
分類:
咀嚼
玩味
咬嚼
诅咒
咬字
并吞
嚼食
体味
指摘
侵吞
《漢語大詞典》:
大嚼
大口咬嚼。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
:“过屠门而大嚼。” 李善 注引 桓谭
《新论》
:“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宋
陆九渊
《少时作》
诗:“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嚼无毫全。”
《
红楼梦
》
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了名字,就叫做‘携蝗大嚼图’。”
分類:
大口
咬嚼
《国语辞典》:
细嚼(细嚼)
拼音:
xì jiáo
1.将食物嚼碎。如:「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否则容易消化不良。」《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胡无翳亲手从袖中取出从四川带来的一块药,咬下指顶一块,放在口中细嚼。」
2.仔细品味。《
红楼梦
》第二九回:「原来他二人竟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的滋味。」
分类:
细嚼
仔细
将食
食物
品味
《國語辭典》:
嚼蜡(嚼蠟)
拼音:
jué là
比喻无味。《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红楼梦》第五回:「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
分類:
无味
《國語辭典》:
嚼齿(嚼齒)
拼音:
jiáo chǐ
咬牙切齿。形容非常痛恨、愤慨的样子。《金史。卷一一○。雷渊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宋。
苏轼
〈
京师哭任遵圣
〉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分類:
咬牙
愤慨
《骈字类编》:
一嚼
吕岩
诗
一嚼永添千载寿,一丸丹药一斤金。
《漢語大詞典》:
屠门嚼(屠門嚼)
见“ 屠门大嚼 ”。
《國語辭典》:
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
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
:「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分類:
欣羡
得之
自慰
《漢語大詞典》:
嚼徵
谓调弄音律。 清
吴伟业
《楚两生歌》
:“一生嚼徵与含商,笑杀 江 南古调亡。”
分類:
调弄
音律
《韵府拾遗 灰韵》:
嚼梅
花史: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𤼵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國語辭典》:
咬嚼
拼音:
yǎo jué
比喻仔细斟酌、玩味。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作两颂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
分類:
咬嚼
咀嚼
趣味
回味
精心
琢磨
反复
玩味
《國語辭典》:
嚼舌
拼音:
jiáo shé
1.随口胡说、搬弄是非。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干我甚么事,说我推他,要你来嚼舌!」《荡寇志》第一二回:「我活了这七十多岁,永不曾见过甚么是刀兵,容你们这般嚼舌!」
2.没有意义的争辩。如:「我忙得很,没时间跟你嚼舌。」
分類:
嚼舌
无谓
乱说
舌头
争辩
搬弄是非
《漢語大詞典》:
嚼啮(嚼嚙,嚼齧)
咬啮。
《宣和遗事》
前集:“ 崇寧 五年夏, 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众。”
嚼齧:咬啮。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
:“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 唐
杜甫
《哀江头》
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 嚼囓 ”。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
:“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分類:
咬啮
《漢語大詞典》:
吞嚼
(1).吞食;吞入口中咀嚼。 元 方回
《估客乐》
诗:“诸宝下输龙王宫,鰕蟹龟黿恣吞嚼。”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服无核枣法》
:“指挥赤童,握枣见授,口吞嚼而嚥之。”
(2).犹吞并。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 姬 衰道缺,霸者翼扶; 嬴氏 惨虐,吞嚼八区。”
(3).比喻淹没,改变。 五代 王定保
《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
》
:“暨 咸通 、 乾符 ,则为形势吞嚼,临制近,同及第,得之者互相夸诧。”
分類:
吞食
吞并
淹没
入口
咀嚼
《漢語大詞典》:
嚼复嚼(嚼復嚼)
汉 时劝酒之词。
《
后汉书·五行志一
》
:“ 桓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茅田一顷中有井,四方纤纤不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后年鐃’……嚼復嚼者,京都饮酒相强之辞也。”
分類:
劝酒
《漢語大詞典》:
啖嚼(啗嚼)
嚼食。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韶州东驿》
:“﹝众鬼﹞取行庖食物啖嚼。”
啗嚼
:啮食。 唐
韩愈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兇徒更蹈藉,逆族相啗嚼。”
分類:
嚼食
啮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