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遗蠹
组圭
杂器
镇宅
凤额
珰琅
扣器
裂璺
拓墨
财器
印烙
文玩
桌子
铸工
莤酒
《漢語大詞典》:遗蠹(遺蠹)
亦作“遗蠧”。
(1).见“ 遗蠹 ”。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 建武 遗蠧, 咸和 餘舛,金筒方员之制,飞流吐纳之规,变律改经,一皆惩革。”
(2).指前代遗下的破旧器物。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 建武 遗蠧, 咸和 餘舛,金筒方员之制,飞流吐纳之规,变律改经,一皆惩革。”
(3).指前代留下的被蛀蚀的书籍。因其时间久长,书生蛀虫,故称。 唐 罗隐 谗书·代韦征君逊官疏:“臣少而孱病,自念材君不可攀望多士,退缩山野,掀搅遗蠹,无片言以裨教化,无一字以纪休明。”
(4).犹短缺。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若夫本卫官,衣食久遗蠹,及今尽流冗,存两千百户。”
《漢語大詞典》:组圭(組珪)
亦作“ 组圭 ”。 组带及玉制符信。古代贵官的服饰器物。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 清 曹寅 《谒孟庙》诗:“组圭羣弟子,衮冕古先生。” 清 金农 《玉湖阻风》诗:“组圭澹相忘,林壑期不乖。”
《漢語大詞典》:杂器(雜器)
(1).指日用器具。《魏书·高祖纪下》:“其御府衣服、金银、珠玉、綾罗、锦绣,太官杂器,太僕乘具,内库弓矢,出其太半。”新唐书·百官志三:“﹝中校署﹞掌供舟车、兵械、杂器。”
(2).指为日用器物写的铭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至如 敬通 杂器,準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漢語大詞典》:镇宅(鎮宅)
旧时的一种迷信行为。谓用法术或符箓、器物驱除邪鬼,以安定家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这口剑曾除了楼上两个妖精,以此掛着镇宅。” 明 杨慎 《墨池琐录》:“ 张东海 名曰能草书,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籙。”
《漢語大詞典》:凤额(鳳額)
器物端部饰有凤形的装饰物。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凤额绣帘高捲,兽鐶朱户频摇。”
《漢語大詞典》:珰琅(璫瑯)
亦作“ 璫瑯 ”。 象声词。形容器物碰击所发出的清亮之声。 唐 卢仝 《月蚀诗》:“ 蚩尤 簸旗弄旬朔,始搥天鼓鸣璫琅。”《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冉贵 却装了一条杂货担儿,手执着一玲瓏璫瑯的东西,叫做惊闺,一路摇着,径奔 二郎神 庙中来。”
见“ 璫琅 ”。
《漢語大詞典》:扣器
用金玉等镶嵌的器物。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 蜀 汉 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復调。” 李贤 注:“釦音口,以金银缘器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铜器和以金银饰缘的釦器也很精美。”
《國語辭典》:裂璺  拼音:liè wèn
陶瓷器将裂开时的痕迹。
分類:器物裂开
《漢語大詞典》:拓墨
(1).拓取碑刻或器物上的文字、花纹、因用墨色,故称。 黄侃 《说文略说·论说文所依据下·字体之依据》:“当时拓墨之法未兴, 许君 未必能遍见,故説文中絶无注出某彝器者。”
(2).拓片。
《漢語大詞典》:财器(財器)
财产器物。 汉 贾谊 《新书·阶级》:“羣下至众,而主至少也,所託财器职业者率於羣下也。”
分類:财产器物
《漢語大詞典》:印烙
(1).在牲畜或器物上烫火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江 北俵马之役,最称苦累……印烙有印烙之弊,上纳有上纳之耗。”参见“ 印马 ”。
(2).比喻留下不易磨灭的痕迹。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她的姿态已渐渐模糊,只有她的眼睛、她的睫毛,是印烙在我灵魂深处。”
《漢語大詞典》:印马(印馬)
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每使来不过二百人,印马不过千匹。”参阅唐六典·太仆寺
分類:印记马匹
《漢語大詞典》:文玩
供赏玩或摆设用的雅致器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誓自今日始,除经史典册外,其餘一切文玩,悉皆屏除。”
《國語辭典》:桌子  拼音:zhuō zi
上有一水平面,下有柱子支撑,可在上工作或放置物品的家具。制做材料有木材、铝、塑胶等。计算单位为「张」。《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团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國語辭典》:铸工(鑄工)  拼音:zhù gōng
1.铸造器物的做工、技术。如:「这件铜器的铸工很细致。」
2.铸造器物的技术工人。如:「他是一个技术很好的铸工。」
《漢語大詞典》:莤酒
(1).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说文·酉部:“莤,礼祭,束茅加于祼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歆之也……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按,今本左传·僖公四年作“缩酒”。
(2).用器物漉酒以去糟。 明 冯时化 《酒史·酒考》:“醑,莤酒也。”自注:“莤音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