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7,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茶焙
芳俎
鱼具
戒具
橹棹
箱笼
刑具
披肩
越子
攲器
棺材
洞屋
乌犀
铁磬
箭靫
《国语辞典》:茶焙  拼音:chá bèi
一种竹编的制茶器具。可在下面加火用以焙茶。宋。蔡襄《茶录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焙,编竹为之,裹以蒻叶……纳火其下,去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漢語大詞典》:芳俎
对祭祀用盛牲器具的美称。芳,言馨香洁净。《宋史·乐志七》:“笙鏞备乐,茧栗陈牲。乃迎芳俎,以荐高明。”
《漢語大詞典》:鱼具(魚具)
捕鱼或钓鱼的器具。新唐书·王君廓传:“ 君廓 少孤贫,为駔侩,无行,善盗。尝负竹笱如鱼具,内置逆刺,见鬻繒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乃夺繒去,而主不辨也。”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痨鱼:“ 山猺 无鱼具,上下断其水,揉蓼叶困鱼,鱼以辣出,名癆鱼。”《收穫》1983年第1期:“鱼具我都准备了双套。”
《國語辭典》:戒具  拼音:jiè jù
1.古代祭祀、朝觐、会同、应接宾客等事应备的陈设器具。《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
2.监所管理人员或警察,用以防止人犯脱逃、自杀、施暴或其他扰乱秩序行为的工具。依监狱行刑法第二十二条二项规定,戒具以脚镣、手梏、联锁、捕绳四种为限。
《国语辞典》:橹棹(橹棹)  拼音:lǔ zhào
伐水使船前进的器具。
分类:前进器具
《國語辭典》:箱笼(箱籠)  拼音:xiāng lóng
盛放衣物的器具。《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骁媒之变态。」
《國語辭典》:刑具  拼音:xíng jù
用来拘束犯人、逼问口供或执行刑罚的器具。如手铐、脚镣、笞杖、夹棍、绞架等。《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你上他这手铐脚镣是甚么意思?难道怕他越狱走了吗?这是制强盗的刑具,你就随便施于良民,天理何存?良心安在?」《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无可如何,也顾不得上司责问,只得将一干人松去刑具,眼巴巴看著领去。」
《國語辭典》:披肩  拼音:pī jiān
1.披搭在肩上的服饰。如:「这披肩披在我身上好看吗?」
2.清代文武官员披在大礼服上的肩挂。清。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披肩》:「披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于顶,覆于肩,形如菱,上绣蟒,八旗命妇亦有之。」
《国语辞典》:越子  拼音:yuè zǐ
用以绕丝、纱、线等的竹制器具。《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爹往坡里待中看著耕回地来,娘待中络出两个越子来了。」也称为「篗子」。
分类:器具
《国语辞典》:攲器  拼音:qī qì
古代一种利用物体重心原理制成的汲水和盛水的器具。有陶、铜制品。水空时,器身是倾斜的,可以往里注水;水恰好时,器是正的;太满,器就翻过来。因有满则溢、虚则不及的象徵意义,所以古代的国君设置此器来警戒自己。唐。权德舆〈郊居岁暮因书所怀〉诗:「就学缉韦编,铭心对攲器。」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一:「苏翰林易简一日直禁林,得江南徐逊所造攲器,遂以水试于玉堂。一小珰传宣于公,见之,不识其名。」也作「欹器」。
《國語辭典》:棺材  拼音:guān cai
装殓尸体的器具。多以木材制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漢語大詞典》:洞屋
古代一种攻城器具。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周 师攻 楚州 ,守将 张彦卿 、 郑昭业 城守甚坚,攻四十日不可破。 世宗 亲督兵以洞屋穴城而焚之,城坏。”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 淮南 兵围 苏州 ,推洞屋攻城。” 胡三省 注:“洞屋,以木撑柱为之,冒以牛皮,其状如洞。”
分類:攻城器具
《漢語大詞典》:乌犀(烏犀)
(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之二:“乌犀白紵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苏軾 、 文与可 杂画,用……乌犀或玛瑙轴。”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磨铁角,乌犀冷;点霜毫,玉兔秋。对明窗,沧海龙蛇走。”
(2).皂荚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漢語大詞典》:铁磬(鐵磬)
古代值夜报时的一种器具。也称云板。南齐书·百官志:“ 太祖 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磬。”事物异名录·音乐·云板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 南齐 置铁磬,即今之云板也。”
《漢語大詞典》:箭靫
即箭箙。皮革制的藏箭器具。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蛇蛊迷弓影,鵰翎落箭靫。” 清 陈维嵩 《齐天乐·绿水亭观荷》词:“莲房箭靫簇簇,西洲都盖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