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可嗤
可笑。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莫以好龙无别,木雁可嗤。”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代役》:“教人可嗤,这发跡未知在那里。”
分類:可笑
《韵府拾遗 支韵》:见嗤(见嗤)
王起弹冠赋将尽饰以为美岂薄污而见嗤
《國語辭典》:嗤笑  拼音:chī xiào
讥笑、嘲笑。《隋书。卷七三。循吏传。梁彦光传》:「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也作「蚩笑」。
分類:嗤笑讥笑
《國語辭典》:嗤点(嗤點)  拼音:chī diǎn
嘲笑指摘。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國語辭典》:嗤嗤  拼音:chī chī
1.拟声词。形容笑声或擦撞声。《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
2.敦厚老实的样子。唐。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诗:「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也作「蚩蚩」。
3.喧扰纷乱的样子。唐。陈子昂 感遇诗三八首之二○:「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也作「蚩蚩」。
《國語辭典》:嗤鄙  拼音:chī bǐ
轻视、不屑。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隋书。卷六九。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分類:讥笑鄙视
《漢語大詞典》:嗤诮(嗤誚)
讥笑责备。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 次山 自衣带巾裘,虽不为时人大恶,亦尝辱其嗤誚。”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一:“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誚。”旧唐书·李齐运传:“末以妾 衞氏 为正室,身为礼部尚书,冕服以行其礼,人士嗤誚。”
分類:讥笑责备
《漢語大詞典》:笑嗤
嗤笑,讥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或顾问不称上意,被笑嗤,出补外官。”
分類:嗤笑讥笑
《漢語大詞典》:嘲嗤
(1).调笑;讥笑。 唐 刘禹锡 《插田歌》:“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2).指可讥笑的人。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钳赭装牢户,嘲嗤绘乐棚。”原注:“山棚多画一时可嘲誚之人。”
《韵府拾遗 支韵》:点嗤(点嗤)
邾经诗小子真狂简前贤讵点嗤
《漢語大詞典》:贻嗤(貽嗤)
犹见笑。《旧唐书·元行冲传》:“ 卜商 疑圣,纳誚於 曾舆 ; 木赐 近贤,貽嗤於 武叔 。” 清 卢文弨 《答沉南雷礼部书》:“今闻 初白 翁贤后人有此举,喜而跃跃,欲观其成,僕虽恐以疎驳貽嗤,何敢靳而不出。”
分類:见笑
《骈字类编》:一嗤
资暇录假借书籍俗曰借一痴借二痴索三痴还四痴又案王府新书杜之凯遗其子书曰书勿借人古人云古谚借书一嗤还书一嗤后人更生其词至三四因讹痴
《漢語大詞典》:嗤怪
讥讽责怪。《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分類:讥讽责怪
《漢語大詞典》:益嗤
多招讪谤。 汉 扬雄 《逐贫赋》:“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
分類:讪谤
《漢語大詞典》:嗤黜
嗤笑贬斥。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若夫 文王 曰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食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 晋 干宝 《〈晋纪〉总论》作“嗤点”。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 欧阳子 尝谓圣人不穷性为言,或虽言而不究;学者当力修人事之寔,而性命非其所急,此於名教不为无功,而众共嗤黜,以为不知道。”
分類:嗤笑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