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贪嗔(貪嗔)
佛教语。谓贪欲与嗔恚。《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贪嗔烦恼昏沉,也似睡梦何别。”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欲登彼岸,尽打灭贪嗔。”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谅不至以一念贪嗔,轻开杀戒。”
《漢語大詞典》:生嗔
生气;发怒。 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休论我性不容人,拳打了谗臣,恁般生嗔。”《西游记》第五二回:“这壁厢 哪吒太子 生嗔, 火德星君 发狠。”红楼梦第八九回:“ 寳玉 欲将实言安慰,又恐 黛玉 生嗔,反添病症。” 郭沫若 《落叶·第三二信》:“我是时常看成自己一样,有时放肆一回,有时又执拗一下,有时无端地生嗔。”
分類:生气发怒
《漢語大詞典》:怒嗔
发怒。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四:“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宋 苏辙 《秋稼》诗:“县符星火杂鞭箠,解衣乞与犹怒嗔。” 清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下船少迟渡口塞,踏人肩背人怒嗔。”
分類:发怒
《國語辭典》:娇嗔(嬌嗔)  拼音:jiāo chēn
女子撒娇,假装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二一回:「宝玉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
《國語辭典》:嗔怒  拼音:chēn nù
发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三国演义》第四○回:「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非孝也。」
分類:嗔怒恼怒
《國語辭典》:嗔喝  拼音:chēn hè
怒斥呵止。唐。杜甫北征〉诗:「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分類:怒斥呵斥
《漢語大詞典》:可嗔
令人气愤。《明诗纪事丁籤·孙一元》引 明 殷云霄 《石川集》:“ 太白山人 诗喜为盛 唐 人音节,凡感佚思作,可喜、可愕、可悲、可嗔,一以寓之,发之以豪纵恣肆时。”
分類:人气气愤
《國語辭典》:嗔怪  拼音:chēn guài
责怪。唐。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老爷一向奉道虔诚,而今有些懈怠,恐怕神天嗔怪。」
《漢語大詞典》:含嗔
带着生气或责怪的神情。《三国演义》第五五回:“正是:两番弄巧翻成拙,此日含嗔却带羞。” 茅盾 《有志者》一:“她又回头朝她丈夫看了一眼,象是含嗔又象是安慰,轻声说:‘何苦呢!’”
《漢語大詞典》:嗔目
瞪大眼睛,以示不满。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 项王 嗔目大怒,叱 侯公 。”
分類:眼睛不满
《漢語大詞典》:嗔恚
恼怒。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分類:恼怒
《骈字类编》:天嗔
明一统志:天嗔塔在处州府城南一十里。
《國語辭典》:嗔道  拼音:chēn dào
难怪、怪不得。《金瓶梅》第三九回:「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来都这愿心压的他!此是你干的营生?」
《漢語大詞典》:遭嗔
受到嗔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小乘昔日总遭嗔,若待分踈各説因。”
分類:嗔怪
《漢語大詞典》:怨嗔
埋怨责怪。 元 郝经 《阳春怨》诗:“隔花半面春山顰,恨郎不归多怨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