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5,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下一页
欢喜意
欢喜意乐
喜梦
喜觉分
为随喜乐
可喜乐言
定生喜乐地
善不随喜
皆生欢喜
信乐欢喜
欢喜地断障證真
欢喜地寄人乘
不离喜乐
无食喜乐
佛类词典(续上)
无罪欢喜戒欢喜意
欢喜意乐
喜梦
喜觉分
为随喜乐
可喜乐言
定生喜乐地
善不随喜
皆生欢喜
信乐欢喜
欢喜地断障證真
欢喜地寄人乘
不离喜乐
无食喜乐
无罪欢喜戒
【三藏法数】
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萨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所毁犯,故得欢喜之乐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萨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所毁犯,故得欢喜之乐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欢喜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常行六度之行,利益一切众生,而于自他皆生无等欢喜,是名菩萨欢喜意。(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谓菩萨修行,常行六度之行,利益一切众生,而于自他皆生无等欢喜,是名菩萨欢喜意。(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欢喜意乐
【三藏法数】
谓菩萨能以六度饶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欢喜,是名欢喜意乐。
谓菩萨能以六度饶益有情,由此所作,心生欢喜,是名欢喜意乐。
喜梦
【三藏法数】
喜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欣喜,而形于梦也。
喜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欣喜,而形于梦也。
喜觉分
【三藏法数】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为随喜乐
【三藏法数】
谓佛随众机,有喜乐偈颂者,即为演说偈颂也。
谓佛随众机,有喜乐偈颂者,即为演说偈颂也。
可喜乐言
【三藏法数】
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證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谓法师说法,须有经文證据。其未解者,更为譬喻而说。文句清雅,言词显了,人若听者,无不欣喜好乐,故名可喜乐言。
定生喜乐地
【三藏法数】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二禅天也。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二禅天也。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
善不随喜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随喜之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随喜之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皆生欢喜
【三藏法数】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初出,见者皆得清凉,心生悦乐也。
信乐欢喜
【三藏法数】
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复能令他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复能令他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欢喜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證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證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也。)
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證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證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也。)
欢喜地寄人乘
【三藏法数】
谓初地菩萨,明修布施之行,而复示现生于世间,以作人王。故云欢喜地寄人乘。
谓初地菩萨,明修布施之行,而复示现生于世间,以作人王。故云欢喜地寄人乘。
不离喜乐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常怀慈忍之心,利益众生,令其各获安隐,是以自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也。
谓修菩萨行者,常怀慈忍之心,利益众生,令其各获安隐,是以自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也。
无食喜乐
【三藏法数】
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饮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
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饮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