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贯珠歌
 
临事断
  
相关人物
师乙


《礼记注疏》卷三十九〈乐记〉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 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 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问乐。

例句

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

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歌声凝贯珠,舞袖飘乱麻。 白居易 和新楼北园偶集

典故
相关人物
仲山甫


《诗经·大雅·烝民》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汉·毛氏传:「喉舌,冢宰也。」

例句

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 杜甫 哭李尚书

典故
噤喉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四〈李晟列传〉~4866~
怀光屯咸阳凡八旬,帝数促战,以伺贼隙为言,卒不出兵,阴通朱泚,反迹寖露。晟惧为所,上言:「当先变制备,请假裨佐赵光铣、唐良臣、张彧为洋、利、剑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汉衿喉。未报。会吐蕃欲佐诛泚,帝议幸咸阳督战,怀光大骇,疑帝夺其军,图反益急。晟与李建徽、阳惠元皆联屯,适有使者到晟军,晟乃令曰:「有诏徙屯。」即结阵趋东渭桥。后数日,怀光建徽、惠元兵,惠元死之。
《國語辭典》:珠喉  拼音:zhū hóu
语本唐。李商隐〈拟意〉诗:「银河扑醉酒,珠串咽歌喉。」形容歌喉宛转圆润。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五出:「试新声奏商,杂管更调簧,珠喉转嘹喨。」
《漢語大詞典》:珠贯(珠貫)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 唐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声圆转促不断,轢轢轔轔似珠贯。”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为文章,珠贯玉联,有台阁之风。”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