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9,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张善安
郑善果( 武德郡公 )
郭福善(福善 慎 )
崔善为( 清河郡公、清河县公 忠 )
杜正藏(为善 文轨 )
刘善经
元善
长孙览(善 )
郑善果母
张善护
齐善行
释善慧( 荀、苟 )
姚懿(善意 )
褚遂良(登善 河南郡公、郡公 )
释善伏(等照 蒋 )
张善安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唐兖州方舆人。隋末聚众八百,据豫章,后以其地归唐,授洪州都督。唐高祖武德中辅公祏反,以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寻又归唐,称不与谋。及公祏败,搜得其书,遂诛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2—629 【介绍】: 隋唐间郑州荥泽人。仕隋历沂州刺史、鲁郡太守。母崔氏贤明,常于阁内听其理事,当理则悦,不当则责愧之。故善果励己为清吏。归唐,迁检校大理卿兼民部尚书,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历礼部、刑部尚书。太宗贞观初出为岐州刺史,改江州刺史,卒。
全隋文·卷二十六
善果,荥阳人。周大象中,以父诚拒尉迟迥战死,袭爵开封县公,授使持节、大将军。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历沂、景二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大业中,徵拜光禄卿,徙大理卿。
郭福善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8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福善。郭荣子。太宗贞观中,屡官至兵部侍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卒谥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初贝州武城人。仕隋为文林郎。以不满隋政日紊,随李渊起兵,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郡公。高祖武德时,累擢尚书左丞。太宗贞观初,任陕州刺史,入为大理、司农二卿,坐事出为秦州刺史。卒谥忠。精天文历算,博仁均撰《戊寅历》,善为多所裁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弱冠州举及第,仕隋为文林郎。文帝仁寿中,迁楼烦司户书佐。曾密劝唐高祖举事,兵起,署为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高祖武德二年(619),拜尚书左丞,五年为大理卿,转司农卿。太宗贞观初,为陕州刺史,徙秦州刺史。卒,赠刑部尚书,谥曰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会要》卷三八、六三、八四。善为长于天文历算,预修《武德律令》。与王绩有酬唱。《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邺人,字为善。杜正玄弟。好学善文。弱冠举秀才,授纯州行参军,历下邑正。尝著碑诔铭颂诗赋百余篇,又撰《文章体式》,为后进者奉为楷模,号为文轨。乃至海外亦共传习之,称《杜家新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间人。见闻广博,善文辞。历仕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有《酬德传》、《诸刘谱》、《四声指归》等。
元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元舒子。少随父在江南,学通五经,尤明《左传》。侯景乱,归北周。入隋,累迁至国子祭酒。善学术,通博不及何妥,而风流酝藉过之,讲授音韵清朗,听者忘倦,为后进所归。以是与妥有隙。尝言高颎有宰相具,及颎得罪,忧惧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休因。长孙绍远子。仕北周为大都督,武帝在藩,与览友善,及即位,超拜车骑大将军,公卿上奏必令省读。览初名善,帝以万机委之先览,遂赐今名。入隋,征为东南道行军元帅,统八总管出寿阳,军临大江。陈人大骇。会陈宣帝卒,乃还。寻迁泾州刺史,卒于官。
郑善果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清河东武城人。崔彦穆女。年十三适郑诚,生善果。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明晓吏治。子善果听事,辄于障后察之,理当则喜,理有不当则责之。自初寡每自纺织,性节俭,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悉不许入门。
张善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深州人。高祖武德中,为乡长。与诸少年以酒肉贿刘黑闼所署深州守将诸葛德威,诱擒黑闼。
齐善行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后 【介绍】: 唐贝州清河人。隋末依窦建德。唐高祖武德四年,以洛、相、魏等州降唐,拜秦王左二护军,历冀州总管。太宗贞观中,历广州、夔州、兰州、越州都督。
释善慧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荀氏。河内温人。学至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然知世相虚幼非坚久。乃薙染于徐州之彭城寺。创圆具戒。诵法华经。听摄大乘论。时天下饥乱。慧虽冻馁。益奉法自励。洗秽护净。隆于常日。大业之季。负锡西上。路频逢盗。然执持破瓶。以垢布自蔽。冬十月抵京。适值吉藏法师。方阐法华。愿从禀受。众以鄙陋拒之。慧独扫雪藉地而坐。所得辞义。台弗遣佚。或问之。辄举其要。禅定寺沙门法喜引至房。恩意勤厚。慧以其智观明达。复师事之。武德初。随住蓝田之津梁寺。多置禅坊。以招胜侣。贞观九年正月。终于骊山之凉泉精舍。春秋四十有九。弟子奉其灵舆。合葬于太原沙门慧达之兆。达诵法华行坐不辍声。其遍数之多。且馀五千。性尤矜恤生物。低目直视。地有虫貌。必敛身避之。不敢跨越。有问之者。则塔曰。死内莫定。又焉知此物之不先己而成正觉耶。贞观八年四月。趺坐而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释善慧。姓苟氏。河内温人。博通群籍统括文义。逮于九章律历七曜盈虚。皆吞若胸中抵掌符会。乃深惟世务终坠泥涂。遂解褐抽簪。创归僧伍。初在除州之彭城寺。诵法华经听收摄论。时遭寇荡兵食交侵。而慧抱饥自励奉法无殆。洗秽护净弥隆恒日。但以边邑寡学文字纰谬至于音诂众议纷然。虽复俗语时通。而慧意存雅正。周访明悟还同昔疑。乃以大业末龄。负锡西入屡逢群盗衣裳略尽。但有弊布目遮。犹执破瓶常充净用。既达关口。素阙繻文。遂即正念直前从门而度。于时中表列刃曾无遮止。孟冬十月初达京师。值沙门吉藏正讲法华。深副本图即依听受。形服鄙恶众不纳之。乃扫雪藉地单裙𭣋坐。都讲财唱。倾耳词句拟定经文。藏既阐扬。勇心承旨望通理义。由情存两得。不暇忍寒。欢笑熙熙如贾获宝。竟冬常尔众方美之。问以词旨片无遗忘。乃以闻法同属禅定寺。沙门法喜便脱衣迎之引至房中。智观无滥。慧又师喜。两振芳规。武德初年。随住蓝田之津梁寺。俗本骊戎。互相梗戾。率奖陶化。十室而九。然而性爱英贤。乐相延致。自西自东百有馀里。名林胜地皆建禅坊。所之逃逸之俦。赖其安堵。以贞观九年正月。终于骊山之阳凉泉精舍。春秋四十有九。初慧弃掷俗典莅此玄模。言不重涉专心道业。省言节食佩律怀仁。迎顿客旅雅重经教。其有未曾觌者。要必亲观。若值行要累日诵持。以为熏习之基也。 时太原沙门慧达者。亦诵法华五千馀遍。行坐威仪其声不辍。偏存物命。直视低目。地有虫豸。必回身而避。不敢跨越。有问。答曰。斯之与吾生死不定。将不先成正觉。安可妄轻之耶。以贞观八年四月。跏坐而终。人谓入定。停于五宿。既似长逝。又不臭腐。乃合床内于窟中。
姚懿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0—662 【介绍】: 隋末唐初硖石人,字善意。隋末,为本县令。秦王李世民率师渡河,懿归之。高祖降诏褒之,授鹰扬郎将,从讨王世充。世充平,因谮去官,隐居硖石山间。约于高宗初,拜硖州刺史。龙朔初,拜隽州都督,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58,或597—659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一作阳翟人,字登善。褚亮子。太宗时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累官至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贬爱州刺史,以忧卒。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集及墨迹传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6—658 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历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二十二年拜中书令。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依旧知政事。以谏立武昭仪,贬潭州都督、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三。遂良博涉文史,工肃楷书。先后预修《晋书》、《尚书正义》、《文思博要》。喜作正书,甚得右军媚趣。《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遂良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字登善。散骑常侍亮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中累拜中书令。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立。爵河南郡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右仆射。谏立武昭仪为皇后。左迁潭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年六十三。神龙元年。武后遗诏复其爵位。
释善伏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0 【介绍】: 法名或作等照。唐僧。常州义兴人,俗姓蒋。生即白首。五岁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太宗贞观三年,刺史追充州学,乃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后周游诸方,历参名师,归住润州桑梓山行慈悲观。寻被除名,复往常州。高宗永徽二年,被括还家,乃入山修苦节。后卒于衡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一名等照。姓蒋。常州义兴人。生而皓首。五岁从兄才法师。于安国寺出家。贞观三年。刺史窦公闻其才学。召补州校庠职。阅佛书不已。博士责之。对曰。欲以博观也。问之无所滞。于是馆中诸生。莫不敬服。俄听四经三论于苏之流水寺璧法师所。又依越之敏法师。然后见天台超禅师。而获西方净土观旨。乃南游交桂广循。北上荆襄。见信禅师于蕲。瞻拜庐山远公净土观堂。归里受无生观于润之岩禅师。后偕晖才二师。行慈悲观。且授鬼神戒。巫有杀以祭者。暴卒而苏曰。吾于伏阇梨处受戒。誓不食肉矣。如何为吾杀。悯尔愚痴。聊贷尔命。后或犯决不恕。自是诸祀腥荤并绝。尝有婺州二人。同贩麻枲。一以蔬祭江神。一杀生祭。及抵岸。而杀祭者尽湿。蔬祭者独燥。虽同一舟。而燥湿异。则戒之验。如此甚至。求鱼肉市肄不易得。官司为减经赋。义兴令。或叵信。惧其惑众。将加之法。其族氏昆季行赂乃免。未几。而令家有蛇狗登床蜇人之怪。筮曰。罪由渎贤圣。祸不可原。竟获谴除名为民。永徽二年。伏亦为有司所括。反初服。然操守益厉。众复聚求法要。其所说所行。大约准十五观四明论云。既久居伏牛山。显庆五年。避讥谤。习静于衡岳。徒众复聚。方谈述微妙。忽曰。一切无常。气息难保。夜深各散。缘尽当离。时皆莫之测。则坚拒户寂然。是夕凡衡之钟磬笙管。有声之器。自能鸣唱。彻晓不已。及破关见伏端坐而逝。遽以奏闻。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善伏。一名等照。姓蒋。常州义兴人。生即白首。性知远离。五岁于安国寺兄才法师边出家。布衣蔬食日诵经卷。目睹七行一闻不忘。贞观三年。窦刺史闻其聪敏追充州学。因尔日听俗讲夕思佛义博士责之。对曰。岂不闻乎。行有馀力所以博观。如不见信请问前闻。乃试之一无所滞。重为联类佛教两用疏通。于是学馆倾首。何斯人之若斯也。后逃隐出家。志乐佛法。欲罢不能。忽逢山水。淹留忘返。斯因宿习非近学也。至苏州流水寺璧法师所。听四经三论。又往越州敏法师所。周流经教颇涉幽求。至天台超禅师所。示以西方净土观行。因尔广行交桂广循诸州。遇综会诸名僧。咨疑请决。又上荆襄蕲部。见信禅师。示以入道方便。又往庐山见远公净土观堂。还到润州岩禅师所。示以无生观。后共晖才二师。入桑梓山行慈悲观。又为鬼神受戒莫啖肉。神又降巫者。令召伏受戒。巫者杀生祀神。神打之次死。降语曰。吾已于伏阇梨受戒。誓不食肉。如何为吾杀生。悯尔愚痴且恕汝命。后更尔者必加至死。自后诸祀永绝膻腥。常婺州二人。同载绩麻为货至江神所。一以蔬祭。一欲杀生。而未行。其麻并湿。前蔬祭麻并乾燥。于是行人忌惮无敢肉祭。故其授戒功验。人神敬仰。有陵犯者立见祸害。江淮间屠贩鱼肉。鹅鸭鸡猪之属。受法开放。市无行肆。官人怪之。有义兴令。素不信。嫌伏动众将加私度之罪。伏昆季赂之。其人忽即狗登绳床众蛇恼患不久除名往常州。筮之。卦云。由犯贤圣罪不可救。其人得急就伏求免。永徽二年。被括还家。然志好出俗见家如狱。复往山居。苦节翘勤人不堪其忧也。众又屯聚。因为说法赞令行慈。不杀者佛教之都门也。不能行之。若讲礼而为倨傲耳。又劝行六道供。以先祖诸亡者无越此途。又曰。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常在伏牛山以虎豹为同侣。食蚊虻为私行。视前六尺未曾顾眄。经中要偈口无辍音。大约十五观四明论以为崖准。显庆五年。行至衡岳。意欲求静返更屯结。说法既久忽告曰。一切无常气息难保。夜深各散缘尽当离。时不测其言也。便返闭而坐。尔夜衡州诸寺钟及笙管鸣声彻晓。道俗咸怪。至房关掩。乃破而开之。见伏端坐久终。便以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