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19,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善宿女
善宿男
善逝
善逝子
善处
善恶
善不受报
四种善恶
五善五恶
十善十恶
善恶所起经
善恶业果位
善恶报应经
善无畏
善业
善宿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夷也。(参见:善宿男)。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女居士。
善宿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善宿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三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此律仪近阿罗汉住,以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如是律仪或名长养,长养薄少善根有情,令其善根渐增多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八戒的男居士。
善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须伽陀Sugata,译曰善逝,又曰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如来者,乘如实之道而善来娑婆界之义,善逝者,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以此二名显来往自在之德。智度论二曰:「佛一切智为大车,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大乘义章二十末曰:「言善逝者,此从德义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菩萨持地经一曰:「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故名善逝。」(第一为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三藏法数】
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善逝子
【佛学大辞典】
(菩萨)大日如来之称。大日经七曰:「随善逝子,所修习。」
【佛学常见辞汇】
大日如来。
善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界天上或诸佛净土曰善处。法华经药草喻品曰:「现世安稳,后生善处。」
善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璎珞经以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经下曰:「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为善,违名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恶以乖理为义。」唯识论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于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若夫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不为顺益,故非是善,无记性也。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不为违损,故非是恶,亦无记性也。论五曰:「能为此世它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违顺,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于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净影约五乘而判三种之善恶:一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若依此义,则上通佛菩萨,下极人天,其所修之行,名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名为恶。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者无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轮物存于意中,是违于无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轮之相,是顺于理之无相行也。因之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若依此义则上从佛菩萨下极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总为有相行,名之为恶。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自体无如心不缘理,所谓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也,是名为善。若依此义则凡夫二乘无论,即上至三乘,总其缘修之善行,齐为恶也。见大乘义章十二。天台立六种,一人天之善。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报尽,则还堕于三途,故亦为恶。二二乘之善。二乘能离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为恶。故大论谓宁起恶癞野干心,不生声闻辟支佛意。当生死涅槃俱为恶也。三小乘菩萨之善。慈悲兼济故是善,然彼身中未断一毫之烦恼(小乘菩萨三大劫中不断惑最后一坐成觉),如贮于毒器之食物,食者乃死,故亦为恶。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断见忍之烦恼,是善也,然堕于二边不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五别教菩萨之善。见中道之理是善,然犹为隔历之中道,不能见圆教圆融之妙中,所行带方便不称于理,亦是恶。故涅槃经自白由此以前我等皆为邪见人,邪岂非恶耶?六圆教菩萨之善。圆妙之理,是至极之善,然此有二义:一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二达此圆理为善,著之为恶,圆之著尚为恶,况复其馀?止观二之三曰:「唯圆法名为善,善顺实相名为道,背实相名非道。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名非道,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行非道。通达佛道,若于佛道生著不消甘露,道成非道。」同辅行曰:「唯圆为善,复有二意:一者以顺为善,以背为恶。次以著为恶,以达为善。」又曰:「以著为恶,以达为善,圆著尚恶,况复馀耶?」以上诸说中净影第一顺益之义同于唯识论之说,第二顺理与第三体顺相兼,同于璎珞经之说。天台别教之义与净影第二顺理之义同,圆教中之第一义与净影体顺之义及璎珞经之说同。其第二义以达著断善恶之性,为天台独特之发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于是释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合于理的叫做善;乖于理的叫做恶。
【佛学次第统编】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本业缨络经云:「顺理起心者谓之善,违理起心者谓之恶。」
善不受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竺道生尝著善不受报论。其言曰:依五戒十善等善伏恶,以受人天之身报,但是增上缘,故实者是善非是受报,是与菩萨本业经下所谓「一切善受佛果,无明受有为生灭果,故善果从善因生,恶果从恶因生,名善不受生灭之果。若凡夫圣人一切善皆名无漏,而言受无漏果者。佛化众生行善背恶故。」相符合。且元晓经疏曰:「一切善受佛果者,生得善作得善皆为正因,受佛果故。一切善名无漏者,顺寂静性,逆诸漏故。(中略)馀处说有漏善者,望傍缘说,谓十善等若望佛果即为正因。望人天报但为缘因报因,但是增上缘故。」愚案是论与彼师之涅槃常住论皆为千古之卓见。
四种善恶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所述善恶之性,其标准也,俱舍论分其种类各为四种:一胜义善,涅槃也。涅槃是最极安稳,众苦永灭,如无病之体者。二自性善,惭愧之二与无贪无痴无瞋之三善根也。此五法不待馀之相应及等起而自为善,犹如良药。三相应善,其他信勤等善法待惭愧与三善根相应而始为善故,犹如水。四等起善,身语二业也。由自性善与相应善等起而为善故,犹如良牛所出之牛乳。恶之四种反之。
五善五恶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量寿经谓不杀等五戒曰五善,反此五戒曰五恶。经下曰:「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福德度世寿泥洹之道。」同净影疏曰:「五恶,所谓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令持五善,所谓五戒,翻前五恶。」已下经下详说五恶,称曰五恶段。
十善十恶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三邪淫,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诳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粗恶语。七绮语,新云杂秽语。语含淫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十恶业。又云十不善业。又此十业能通苦报,故又名十不善道。又曰十恶业道。十善者,不杀生乃至不邪见也。此十者能顺理,故名善,名十善业,又名十善道,十善业道。准上可知。见法界次第上之下。俱舍论十六。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是为大乘之在家戒,以感欲界之乐果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十善与十恶。十善(参见:十善)十恶(参见:十恶)
十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参见:善恶)。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利为义。息倒归真曰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作二种,皆名曰善。或以加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著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恚〕,不瞋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善恶所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善恶所起经之略名。
善恶业果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赖耶三位之一。
善恶报应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善恶报应经之略名。
善无畏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诃S/ubha%karasim%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三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于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三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三藏),受瑜伽三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化支那,唐玄宗开元四年至长安。出求闻持法,大日经等之秘经及现图曼陀罗。二十年求还西域。优诏不许。二十三年十月七日化,寿九十九。赠鸿胪卿。见宋僧传二。
善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也。
【佛学常见辞汇】
好的行为或造作,如五戒十善等善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