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善旌(進善旌)
上古专为进善言的人发表意见而设置的一种标志旗帜。《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諫者。”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旌,幡也。 尧 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 如淳 曰:‘欲有进善者,立於旌下言之。’” 唐 柳道伦 《进善旌赋》:“ 帝尧 有君人之大德,恢理国之令图,将启纳善之怀於四方之士,乃立进善之旌於五达之衢。” 唐 司空图 《丁巳元日》诗:“累降搜贤詔,兼持进善旌。”
《漢語大詞典》:吃讷(吃訥)
(1).说话迟钝且结结巴巴。北史·齐纪中·孝昭帝:“ 废帝 吃訥,兼仓卒,不知所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刘讽》:“ 紫绥 素吃訥,令至,但称‘鸞老鸞老’。”
(2).谓不善言辞。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臣窃自痛,人品猥细,言语吃訥。”
(3).指文字佶屈聱牙。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所存《咏史》二章,吃訥陈腐可笑。当时亦以为工。”
《漢語大詞典》:勒毕(勒畢)
古小说中的国名。传说其国之人善言。洞冥记卷二:“ 勒毕国 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 唐 白行简 《五色露赋》:“何必徵 勒毕 之言以为国泰,验吉云之説乃辨时康。”
分類:善言
《漢語大詞典》:迂讷(迂訥)
谓迂拙而不善言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 成 ﹞为人迂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 孙子楚 ﹞性迂訥,人誑之,輒信为真。”
《漢語大詞典》:有嘴没舌
形容不善言辞。 杨朔 《春子姑娘》:“这孩子,真窝囊!有嘴没舌的,你就不会说话?”
《漢語大詞典》:虚中乐善
虚心并且乐意采纳善言善事。虚中:虚心。中,同“衷”,内心。善:善言善事,形容词用如名词。例如: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刘开《问说》
《國語辭典》:心拙口夯  拼音:xīn zhuó kǒu hāng
心思笨拙,不善言辞,常用为自谦之词。《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你也试著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说呢?」也作「心拙口笨」。
《国语辞典》:木讷无言(木讷无言)  拼音:mù nè wú yán
迟钝而不善言辞。如:「他虽然木讷无言,却是满腹经纶。」
《国语辞典》:朴讷诚笃(朴讷诚笃)  拼音:pú nà chéng dǔ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聊斋志异。卷六。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国语辞典》:美言可以市  拼音:měi yán kě yǐ shì
善言不是货物,但也可以在市场卖得好价钱。比喻善言很有价值。《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漢語大詞典》:嘴钝(嘴鈍)
谓说话迟钝,不善言辞。《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六姐也亏你这个嘴头子,不然嘴钝些儿也成不的。”如:他嘴钝,有理由也说不过人。
《漢語大詞典》:嘴软(嘴軟)
(1).口气缓和。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正闹着, 潘保正 走来了,把那人説了几声,那人嘴才软了。” 高玉宝 《高玉宝》第八章:“ 玉宝 见老东西嘴软,自己再使性,阎王保长还得去找爹麻烦,只得忍下这口气,回去把猪赶到一起。”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吃人家的嘴软。’ 老万 说。‘这可不见得……吃喝完了,把嘴头子一抹,捎带把脸也抹下来了,事情该咋办,还是咋办。’”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他们都吃过咱的贿,说话嘴软,也不想同咱闹翻。”
(2).指不善言辞。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章二:“ 丁春秀 似笑非笑地说:‘要是换成一个嘴软的女人,试试看,你一天不骂她一顿。’”
(3).谓话说不响;说话不硬。
《国语辞典》:大辩若讷(大辩若讷)  拼音:dà biàn ruò nè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表面看来好像不善言辞的样子。《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唐。杨烱〈梓州官僚赞。司令参军事高平独孤文字大辩赞〉:「大辩若讷,历官有声。」
《漢語大詞典》:寡讷(寡訥)
不善言辞,沉默少言。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程君友:“人质鄙朴,而性慈仁,行见禽兽,常下道迴避,不欲惊之,寡訥,少与人交言。”
《漢語大詞典》:椎讷(椎訥)
朴钝而不善言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然 遇春 料敌之智亦不可及,平日樵訥若无能,遇贼輒心开,机谋神中,未尝学,輒暗合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