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
词典
1
分类词汇
15
佛典
6
其它
2
分类词汇
十事
净业
白业
三业
善果
夙慧
缘业
业白
业因
业果
业种
静业
业趣
业影
三善道
《漢語大詞典》:
十事
(1).佛教指十个方面所造的善业、恶业。
《
四十二章经
》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2).特指“十恶”。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
》
:“ 吠舍釐城 懈怠苾芻,谬于戒律,有十事出,违十力教。”参见“ 十善 ”、“ 十恶 ”。
分類:
佛教
十个
十恶
善业
恶业
《漢語大詞典》:
净业
佛教语。清净的善业。一般指笃修净土宗之业。
分類:
净业
佛教语
清净
善业
净土宗
《國語辭典》:
白业(白業)
拼音:
bái yè
佛教徒称善行。相对于恶行的黑业而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八:「大王当知:白业白报,黑业黑报。」
分類:
佛教语
善业
《國語辭典》:
三业(三業)
拼音:
sān yè
佛教用语:(1)指有意志的心理、言谈和身体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三:「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2)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五:「业有三种:善、恶、无记。」
分類:
三业
佛教语
佛教
善业
恶业
造业
种种
果报
《國語辭典》:
善果
拼音:
shàn guǒ
佛教用语。谓由过去的善行所得的好结果。《西游记》第八回:「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分類:
善果
佛教语
善业
结果
《漢語大詞典》:
夙慧
(1).早慧。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古之圣贤,生而神灵,长而狥齐,固不在夙慧之列也。”
(2).生来就有的悟性。
《
红楼梦
》
第一回:“ 士隐 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
(3).佛教语。指前世所作的善业。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
:“业障縈,夙慧轻。今夕徒然愧悔生,泉路茫茫隔上清。” 清
赵翼
《游孝女测字养亲》
诗:“嗟哉女何贤, 曾 閔 出巾櫛,岂惟夙慧深,托业良可卹。”
分類:
佛教语
生来
早慧
前世
悟性
善业
《國語辭典》:
缘业(緣業)
拼音:
yuán yè
业缘,大多指男女的姻缘而言。《董西厢》卷六:「活得正美满,被功名使人离缺。知他是我命薄?你缘业?」元。卢挚〈朱履曲。脂粉态前生缘业〉曲:「脂粉态前生缘业,笑渠侬一刬心邪。」
分類:
佛教语
业缘
善业
乐果
因缘
《漢語大詞典》:
业白(業白)
谓学佛,做善事。白,白业,佛教谓善业。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诗:“ 许生 五臺 宾,业白出石壁。”
分類:
学佛
善事
佛教
善业
《國語辭典》:
业因(業因)
拼音:
yè yīn
佛教谓造成苦、乐等生活经验的原因。也就是过去世的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九:「谓非一切所引诸蕴增长、相续、脩、促、量齐,引寿业因有差别故。」
分類:
业因
佛教
缘分
造成
善恶
恶果
果报
原因
善业
为乐
乐果
前蜀
《國語辭典》:
业果(業果)
拼音:
yè guǒ
佛教用语。指善业或恶业所造成的苦乐的果报。南朝梁。慧皎〈
高僧传序
〉:「考业果之幽微,则循复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则冠绝百灵。」《聊斋志异。卷四。公孙九娘》:「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分類:
佛教
恶业
善业
造成
苦乐
乐果
果报
《國語辭典》:
业种(業種)
拼音:
yè zhǒng
1.祸种、孽种。《董西厢》卷四:「薄情业种,咱两个彼各当年。休休!定是前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这个业种,须留他在房里不得了。」
2.受苦受罪的小儿女。含有怜爱的意思。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可怜他亲娘不幸先辞世,刚抛下一双的业种无知。」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兀的不松了绳索也,这两个小的,是谁家的业种。」
分類:
詈词
佛教
昵称
含有
恶业
恶报
怜爱
善业
意思
种子
《漢語大詞典》:
静业(静業)
佛教语。即净业。清净的善业。 唐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陁山寺》
:“四禪明静业,三空广胜因。” 陈熙晋 笺注:“ 唐高祖
《禁行刑屠杀詔》
:‘释典微妙,浄业始於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杀。’” 清 王夫之
《
薑斋诗话
》
卷二:“文章本静业,故曰‘仁者之言蔼如也’。”
分類:
佛教语
净业
清净
善业
《漢語大詞典》:
业趣(業趣)
佛教语。因善业恶业而得的不同去向、有人、天、地狱、饿鬼、畜牲等。趣,通“ 趋 ”。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
:“脱得泥犁,挣得轮迴,面目虽殊,业趣还随,披毛带角总堪悲,下场头看我辈。”
分類:
佛教语
善业
恶业
去向
地狱
饿鬼
畜牲
《漢語大詞典》:
业影(業影)
佛教谓恶业、善业随身如影,称为“业影”。
《智度论》
卷六:“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 宋
惠洪
《
冷斋夜话·三生为比丘
》
:“ 观 ( 圆观 )见锦襠女子浣,泣曰:‘所以不欲自此来者,以此女也。然业影不可逃,明年某日,君自 蜀 还,可相临以一笑为信。’”
分類:
佛教
恶业
善业
随身
《國語辭典》:
三善道
拼音:
sān shàn dào
佛教称轮回中处境较好的三类众生。即天、人、阿修罗。《大智度论》卷三○:「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
分類:
佛教语
六道轮回
与善
善业
业相
相应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