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拍板 拼音:pāi bǎn
1.歌唱时拍打歌曲的节奏。如:「他看得津津有味,跟著一边拍板,一边哼。」
2.拍卖货物时所用的一块板子。如:「一个小贩拿著一块拍板在路边吆喝叫卖。」
3.乐器名。打击乐器。又名檀板:(1)由三块长方形紫檀或黄杨木板组成,前二块木板以细弦捆縳,再以布带连结后面的单块木板。敲击时,左手持后板,使下端突起的部分撞击前面两块木板发声。用于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也称为「的谷板」、「歌板」、「象板」、「牙板」。(2)南管音乐所使用的拍板称为「拍」,常为五片,演奏时右手执两片,左手执三片,互击之。
2.拍卖货物时所用的一块板子。如:「一个小贩拿著一块拍板在路边吆喝叫卖。」
3.乐器名。打击乐器。又名檀板:(1)由三块长方形紫檀或黄杨木板组成,前二块木板以细弦捆縳,再以布带连结后面的单块木板。敲击时,左手持后板,使下端突起的部分撞击前面两块木板发声。用于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也称为「的谷板」、「歌板」、「象板」、「牙板」。(2)南管音乐所使用的拍板称为「拍」,常为五片,演奏时右手执两片,左手执三片,互击之。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