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9,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南唐二主
拿唐
扑唐唐
水唐
蕊胜唐昌
沙唐
椒唐
夹庾唐大
晋唐遗风
历晋经唐
佛类词典
入唐八家
大唐内典录
大唐众经音义
唐三藏
唐生
《漢語大詞典》:南唐二主
指 五代 南唐中主 李璟 和 后主 李煜 。均以词著称,有《南唐二主词》行世。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卧子 《山花子》)凄丽近 南唐 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漢語大詞典》:拿唐
同“ 拿糖 ”。 白雪遗音·马头调·掩绣户:“白日里缠人,夜里又拿唐。”
《國語辭典》:扑唐唐(撲唐唐)  拼音:pū táng táng
唐,借作溏。扑唐唐形容走在稀泥里前后滑动的情形。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崎岖长途,奔驰瘦马,昏邓邓尘似筛,扑唐唐泥又滑。」
分類:泥泞
《骈字类编》:水唐
水经注沔水又南与疏水合水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即县北界东入沔水谓疏口也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以小使名为水唐者也
《分类字锦》:蕊胜唐昌(蕊胜唐昌)
王世贞 玉兰诗 高枝凝汉掌,艳蕊胜唐昌。
分类:玉兰
《骈字类编》:沙唐
梦溪笔谈熙宁中开徐村柳庄等泺皆以徐鲍沙唐等河叫猴鸡距五眼等泉为之原
又作塘李白赠闾丘处士诗野人有素业乃在沙唐陂
《骈字类编》:椒唐
三辅黄图上林苑有椒唐观
《分类字锦》:夹庾唐大(夹庾唐大)
小学绀珠四弩夹庾唐大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
分类:偶字
《分类字锦》:晋唐遗风(晋唐遗风)
宣和书谱杜荀鹤池州人善作诗尤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工草字无末俗之气虽未能跨越前戈如发弩此其大槩也至其千古笔力遒健犹有晋唐之遗风变万化各具一体若中兴颂之
分类:
《分类字锦》:历晋经唐(历晋经唐)
潘紫岩 杉诗 何代移来得许长,想渠历晋复经唐。
分类:
入唐八家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日本平安朝时代入唐学密教者八人,即传教,弘法,慈觉,智證,常晓,圆行,慧云,宗睿也。传教,慈觉,智證三人为台密,馀为东密。日本总称之为入唐八家。
大唐内典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麟德元年道宣之作。佛典目录也。
大唐众经音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切经音义之异名。
唐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玄奘三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唐朝的玄奘三藏。(参见:玄奘)
玄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大慈恩寺玄奘三藏,姓陈,偃师人,俗名袆。兄长捷,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师十三岁,亦入净土寺出家,就慧景听涅槃经,于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令名夙著。武德元年,与兄共入长安,寻赴成都,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毗昙,就震法师听讲发智论,五年受具足戒,又习律部。既而往荆州讲摄论毗昙,往相州谒慧休,往赵州受成实于道深。寻入长安,就道岳学俱舍论。时有法常僧辩二大德,名冠上京,偏讲摄大乘论。师又就听之。然以诸师各异宗途,圣典亦有隐晦。不知适从。乃欲西游以明之。表请不许,师不为屈。贞观三年八月(一说贞观元年或贞观三年四月),上万里孤游之途。具尝艰苦,经西蕃诸国,贞观七年至印度。中途,于屈支国,会木叉鞠多,于缚喝国纳缚伽蓝,礼佛齿、佛澡盆等。从砾迦国僧般若羯罗,读毗婆沙论。于梵衍那国拜巨石像。至迦毕试国,安居沙落迦寺。与大乘僧秣奴若瞿沙,萨婆多部僧阿黎耶,伐摩等,共会法集。入印度境,至那揭罗曷国,拜燃灯授记之圣迹。又于佛顶骨城,礼佛顶骨及佛僧伽胝并瞿波罗龙王窟之佛影。入健驮逻国布路沙布逻城,见卑钵罗树下过去四佛坐处,并迦腻色迦王伽蓝等。赴乌仗那国,巡礼行菩萨千生施眼处,割截身体处,刺身饲五乐叉处等灵地,又于呾叉始罗等国,参拜菩萨舍千头处投身喂处等遗迹。至迦湿弥罗国,就僧称法师,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因明声明论等,兼与大乘学僧毗成陀僧诃等攻窍诸经论。至磔迦国,于长年婆罗门受百论,广百论等。于至那仆底国,就毗腻多钵腊婆学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至阇烂达罗国,从旃达罗伐摩受众事分毗婆沙。至窣禄勤那国,就阇耶鞠多听经部毗婆沙。入秣底补罗国,就德光弟子蜜多斯那学辩真论,随发智论。至劫比他国,礼佛从天降下三道宝阶塔。至羯若鞠阇国,与毗离耶犀那读佛使毗婆沙。又经历钵逻耶伽等国,巡拜佛生处,佛涅槃处,佛转法轮处等诸圣迹。于吠多补罗城,得菩萨藏经。遂至摩揭陀国。于是诣菩提树下金刚座处,又礼耆阇崛出,竹林精舍等灵地,入那烂陀寺,以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等诸论,研钻梵书。后赴伊烂拿钵伐多国,与怛他揭多鞠多等共读毗婆沙等诸论。至憍萨罗国,就婆罗门受集量论。赴驮那羯磔迦国,从大众部僧苏部底等,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磨及大乘诸经论。至钵伐多国,从大德,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摄正法论等。还摩揭陀国,至杖林山胜军论师所,学唯识决择论,意义理论,庄严经论等。师子光讲中百二论,破瑜伽之义。师乃和会中观瑜伽两宗,述会宗论三千颂。光惭赧退去。又遇顺世外道,师与之论难,亦伏之。且得乌荼国小乘论师所制之破大乘论七百颂,指摘其谬说,作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戒日王敬师甚厚,为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集于曲女城。师受请登床,专称扬大乘之论意,无一人能致言难者。寻与戒日王同赴钵罗耶伽国,列于五年大会。遂归国。贞观十九年至京师。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高宗永徽三年请于朝。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荐先帝,使师居之。次年在此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所译之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月五日寂,寿六十五。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卷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十二等。

【佛学常见辞汇】
唐朝的高僧,于唐太宗时曾到印度研究佛学十七年,回国后翻译佛经很多,人称三藏大师,或慈恩大师,为法相宗的开祖。
唐生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印度劄记上曰:「唐宋之世,中土请经求法之僧,踵趾相错,至今相沿称华人曰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