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致知 拼音:zhì zhī
了解善恶吉凶、穷究知识、启发良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元史。卷一七四。列传。姚燧》:「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朱子晚年定论》:「朱子一生效法孔子,进学必在致知,涵养必在主敬。」
《國語辭典》:心性 拼音:xīn xìng
本心、性情。《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温厚可疼的人。」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漢語大詞典》:矛楯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òng
1.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如:「板块运动」、「造陆运动」。
2.指人或动物活动。如:「变形虫是以伪足来运动及捕食。」清。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俭》:「今姑举广东大埔一邑妇女之特点言之,则因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种锻鍊身体、增加体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如:「运动选手」、「平衡木运动」。
4.社会中有目的、有组织而规模较大的群众活动。如:「女权运动」、「白话文运动」。
5.因某种目的而奔走游说。《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过经费无多,馆况是不见得很佳的,你愿意谋事,我就替你去运动起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陈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运动某权贵,得调江宁藩司。」
2.指人或动物活动。如:「变形虫是以伪足来运动及捕食。」清。徐珂《清稗类钞。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俭》:「今姑举广东大埔一邑妇女之特点言之,则因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种锻鍊身体、增加体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如:「运动选手」、「平衡木运动」。
4.社会中有目的、有组织而规模较大的群众活动。如:「女权运动」、「白话文运动」。
5.因某种目的而奔走游说。《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过经费无多,馆况是不见得很佳的,你愿意谋事,我就替你去运动起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陈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运动某权贵,得调江宁藩司。」
《國語辭典》:运动(運動) 拼音:yùn dong
游说他人或奔走钻营以求达到某种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约定了,只待慕政回来,故意谈些东洋的好处,来运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