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哭调(哭调)  拼音:kū diào
台湾歌仔戏中文戏的重要唱腔曲调。多用于悲伤场面,主要是以台湾各地的地方小调为基础而加以变化,故种类繁多。如宜兰哭、艋舺哭、台南哭、正哭调、反哭调等。
《国语辞典》:哭喊  拼音:kū hǎn
大声哭泣喊叫。如:「弟弟因要不到玩具,而在地上哭喊撒赖。」
《国语辞典》:哭闹(哭闹)  拼音:kū nào
哭泣吵闹。《红楼梦》第一九回:「因此哭闹了一阵。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
分类:哭泣吵闹
《国语辞典》:抱头痛哭(抱头痛哭)  拼音:bào tóu tòng kū
形容因极度悲伤或喜悦而相抱大哭。《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也作「抱头大哭」。
《国语辞典》:崩城之哭  拼音:bēng chéng zhī kū
春秋时齐大夫杞梁为国战死,其妻哭尸于城下,哀感动人,城为之崩的故事。见汉。刘向《列女传。卷四。齐杞梁妻》。
《国语辞典》:大哭一场(大哭一场)  拼音:dà kū yī cháng
痛痛快快的哭一顿。《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幕政大哭一场,他母亲也自哭得死去活来。」
《国语辞典》:哭雨风(哭雨风)  拼音:kū yǔ fēng
夏季时,从西南方吹来的急风。
分类:南方
《国语辞典》:哭竹棒  拼音:kū zhú bàng
旧时出殡时孝子手中所执的竹杖。《豆棚閒话。第一○则》:「不是手中哭竹棒,几乎跌倒在街坊。」也称为「哭丧棒」。
《漢語大詞典》:干啼湿哭(乾啼濕哭)
犹言哭哭啼啼。北齐书·尉景传:“神 武 对 景 及 常山君 责 文襄 而杖之, 常山君 泣救之。 景 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乾啼湿哭,不听打耶?’”
分類:哭哭啼啼
《韵府拾遗 屋韵》:愤哭(愤哭)
南史张缵传吴兴吴规颇有才学邵陵王纶引为宾客深相礼遇及纶作牧郢藩规随从江夏遇缵出之湘镇路经郢服纶饯之南浦缵见规在坐意不能平忽举杯曰吴规此酒庆汝得陪今宴规寻起还其子翁孺见父不悦问而知之翁孺因气结尔夜便卒规恨缵恸儿愤哭兼至
《漢語大詞典》:鬼哭天愁
形容悲惨凄凉。 高旭 《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 黄龙 晋酒恨徒赊。”
《漢語大詞典》:鬼哭狼嗥
(1).同“ 鬼哭神号 ”。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钻到汽车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乱成一片。”《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说到这里,她好像亲眼看到了被地雷炸得东倒西歪,鬼哭狼嗥的鬼子,她快意地扬着头,咯咯地笑起来。”
(2).同“ 鬼哭神号 ”。 管桦 《惩罚》五:“忽然,三架飞机掠过头上,鬼哭狼嗥一般往北山飞去。”
《國語辭典》:鬼哭狼嚎  拼音:guǐ kū láng háo
形容哭叫声凄厉。如:「在丛林中过夜,周遭的声音就像鬼哭狼嚎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漢語大詞典》:鬼哭神愁
形容惊恐忧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我想做丞相时威灵震主,权势倾朝。手指一挥,两班里鸟惊鱼骇;眉头半锁,满朝中鬼哭神愁。”
分類:惊恐忧愁
《國語辭典》:鬼哭神嚎  拼音:guǐ kū shén háo
形容凄厉恐怖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也作「神嚎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