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哀悼  拼音:āi dào
哀伤悼念。《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大宋宣和遗事。贞集》:「阿计替与众人促帝回甚速,帝哀悼日夜不已。」
《國語辭典》:哀挽(哀輓)  拼音:āi wǎn
伤悼死者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攀慕
(1).谓对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墓志铭》:“ 高宗纯皇帝 宾天……公夙夜攀慕。”参见“ 攀髯 ”。
(2).泛指哀悼。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以 大象 元年薨於州镇……吏民攀慕,飞走变色。”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漢語大詞典》:悯悼
哀悼;哀怜。《东观汉记·朱遂传》:“政失厥中,狼灾为应,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愍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颖 仍还眠向寐处,梦见谓 颖 曰:‘我以穷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 唐 陆龟蒙 《南泾渔父》诗:“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愍悼。”辽史·萧海瓈传:“年五十卒,帝愍悼,輟朝二日。”
分類:哀悼哀怜
《漢語大詞典》:悼悯
哀悼。后汉书·吴汉传:“及薨,有詔悼愍,赐諡曰 忠侯 。”
分類:哀悼
《漢語大詞典》:悼悲
哀悼。 唐 沈亚之 《异梦录》:“闻宫中出輦,鸣笳簫,击鼓,言葬 西施 。王悼悲不止,立詔词客作輓歌。”
分類:哀悼
《國語辭典》:哀乐(哀樂)  拼音:āi lè
悲伤与欢乐。《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汉书。卷三○。艺文志》:「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分類:悲哀快乐
《漢語大詞典》:追攀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國語辭典》:心服  拼音:xīn fú
由衷佩服。《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年兄才名,令人心服。」
《國語辭典》:告别(告別)  拼音:gào bié
辞别。《儒林外史》第八回:「两边船上都要赶路,不可久迟,只得告别。」
《國語辭典》:乌号(烏號)  拼音:wū háo
1.良弓。《淮南子。原道》:「射者捍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
2.形容对死者的悲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注》:「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國語辭典》:孺慕  拼音:rú mù
本指小儿之爱慕父母,后多指对人或事深切依恋爱慕之情。《后汉书。卷二六。伏湛等传。赞曰》:「淮人孺慕,徐寇要降。」
《國語辭典》:心丧(心喪)  拼音:xīn sāng
古时弟子为师长守丧,不著丧服而心存哀悼,称为「心丧」。《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后用以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李尚书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漢語大詞典》:慭遗(憖遺)
亦作“慗遗”。
(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
(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漢語大詞典》:攀号(攀號)
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 唐 刘禹锡 《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 宋 欧阳修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 顺天门 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 攀髯 ”。
分類:哀悼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