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族共和
昭君和番
玉体违和
周召共和
中和反应
遥相应和
伯希和
饱和带
巴骆和
饱和度
过饱和
缓和剂
和合汤
和解书
和声学
《国语辞典》:五族共和  拼音:wǔ zú gòng hé
清末革命时,革命党人首倡此议。即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中国数千年专制政体,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组成共和政体的国家。
《国语辞典》:昭君和番  拼音:zhāo jūn hé fān
汉元帝时送王昭君出塞与匈奴单于和亲的故事。见元。马致远《汉宫秋》。
《国语辞典》:玉体违和(玉体违和)  拼音:yù tǐ wéi hé
敬称人身体不适。《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主公玉体违和,未可轻动。」
《国语辞典》:周召共和  拼音:zhōu shào gòng hé
周定公、召穆公共掌朝政。周厉王专横贪暴,为国人所驱逐,流放于彘,大臣周定公、召穆公共掌朝政,立太子靖,号曰「共和」。时为西元前八四一年,是中国历史有正确纪年的开始。
《国语辞典》:中和反应(中和反应)  拼音:zhōng hé fǎn yìng
化学上指酸与碱因质子的转移作用,使酸与碱产生盐和水的反应。例如使用等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产生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呈中性。
《国语辞典》:遥相应和(遥相应和)  拼音:yáo xiāng yìng hè
相隔遥远,却仍互相照应、配合。《清史稿。卷四八七。忠义传一。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国语辞典》:伯希和  拼音:bó xī hé
Paul Pelliot
人名。(西元1878~1945)法国汉学家。曾任法国远东学院教授、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俄国科学院院士。西元一九○六年来华,在敦煌发现大批古书。对汉学涉猎广博,考證精细,尤长于比较语言学,用以治中国史地,贡献甚大,影响深远。著有《敦煌千佛洞》、《真腊风土记笺释》等书。
《国语辞典》:饱和带(饱和带)  拼音:bǎo hé dài
地下水面以下的含水区域,此区域的岩层空隙中填满水分(或其他液、气体),也称为「饱水带」。
《国语辞典》:巴骆和(巴骆和)  拼音:bā luò hé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叙述骆宏勋误杀巴杰,导致巴、骆两家结怨,双方格斗不休,后经鲍赐安苦劝,令骆认巴信夫妇为义父母,方释仇怨。此剧常与《刺巴杰》连演。
《国语辞典》:饱和度(饱和度)  拼音:bǎo hé dù
土壤中水分容积与空隙容积的比例。
《国语辞典》:过饱和(过饱和)  拼音:guò bǎo hé
1.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超过饱和状态。
2.超过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如:「这条路在上下班时间的交通流量已过饱和了,所以每天都塞车。」
《国语辞典》:缓和剂(缓和剂)  拼音:huǎn hé jì
一种用于核反应器中,使高速中子减速的物质、可增加中子被原子核捕捉的机率,促成核分裂的进行,如重水、石墨等。
《国语辞典》:和合汤(和合汤)  拼音:hé hé tāng
一种甜汤。称「和合」,取和谐吉祥的意思。《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道:『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
《国语辞典》:和解书(和解书)  拼音:hé jiě shū
双方停止争斗,为往后和平相处所订立的和约。《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遂差奉军都慰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
《国语辞典》:和声学(和声学)  拼音:hé shēng xué
十八世纪研究和弦进行的理论,为西方重要音乐理论。为英语theory of harmony的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