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009
典故
48
词典
1340
分类词汇
12
佛典
127
其它
1482
共3009,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冲和
大和
百和
和声
和声
和中
和云
惠和
和南
讲和
议和
泰和
和诗
卞和
寡和
《國語辭典》:
冲和(沖和)
拼音:
chōng hé
1.性情和平。《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神气冲和,而不知向人所在。」
2.天地间的真气。《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分類:
冲和
淡泊
平和
真气
元气
《漢語大詞典》:
大和
(1).一种良弓。
《
周礼·考工记·弓人
》
:“大和无灂。” 郑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 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2).非常和协。
《
左传·襄公十三年
》
:“ 晋 国之民,是以大和。”
见“ 太和 ”。
分類:
大和
和协
良弓
《國語辭典》:
太和
拼音:
tài hé
1.阴阳会合,冲和之气。《汉书。卷一○○。叙传上》:「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2.太平盛世。《文选。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分類:
太和
天地间
和睦
雅乐
乐名
太平
精神
冲和
鼓吹曲
和之
元气
平和
心理
理状
状态
本义
《漢語大詞典》:
百和
见“ 百和香 ”。
《漢語大詞典》:
百和香
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
《
太平御览
》
卷八一六引
《
汉武帝内传
》
:“燔百和香,燃九微灯,以待 西王母 。”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
诗之四:“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权德舆
《古乐府》
:“緑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和香。”亦省作“ 百和 ”。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
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金
元好问
《魏城马南瑞以异香见贻且索诗为赋》
之一:“梅心兰甲类元同,气压 荀 家百和功。” 清
钱谦益
《和烧香曲》
:“玉山岢峩珠树泣, 汉 宫百和迎仙急。”
分類:
香料
和成
《國語辭典》:
和声(和聲)
拼音:
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
2.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
分類:
音乐
调和
和谐
音乐术语
和声
声调
乐音
协和
规律
同时
时发
发声
秉钧
《漢語大詞典》:
和声(龢聲)
(1).词、曲中的衬词。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乐律一
》
:“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 唐 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復用和声。” 况周颐
《
蕙风词话
》
卷一:“ 唐 人朝成一诗,夕付管絃,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2).随声附和。 明
李贽
《圣教小引》
:“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説研,和声而已。”
分類:
随声附和
歌曲
他人
应和
《分类字锦》:
和中
元史食货志延祐三年中籴和林粮二十三万石五年六年又各和中二十万石
分类:
和中
平籴
《骈字类编》:
和云(和云)
唐 李端
山下泉
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
分类:
和云
《漢語大詞典》:
惠和
仁爱和顺。
《
左传·昭公四年
》
:“ 紂 作淫虐, 文王 惠和, 殷 是以陨, 周 是以兴,夫岂争诸侯!”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政非惠和,不图於心;制非旧典,不访於朝。”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睦族以惠和,煦下以慈爱。” 宋
曾巩
《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
:“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
分類:
仁爱
和顺
《國語辭典》:
和南
拼音:
hé nán
胡语音译。梵语作vand。古印度人对长上问候用语,表示敬礼、恭敬之意。此用语亦流行于佛教团体。唐。
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书
:「并有片物供养,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莫嫌鲜薄,玄奘和南。」
分類:
佛教语
佛门
稽首
敬礼
《國語辭典》:
讲和(講和)
拼音:
jiǎng hé
结束纷争,彼此和解。《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始为相时,帝欲事吐蕃,说密请讲和以休息鄣塞。」《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时士大夫甘心讲和,酣豢于湖山歌舞之娱,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分類:
讲和
交战
双方
和解
谈判
和平
《國語辭典》:
议和(議和)
拼音:
yì hé
交战国互相商议恢复和平、秩序。
分類:
议和
谈判
结束
战争
《漢語大詞典》:
泰和
(1).太平。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或问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问》
:“其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朕将亲览。”参见“ 太和 ”。
(2).天地间冲和之气。 明
徐渭
《梅赋》
:“先则浑沦庞篤,含泰和而独饱,酸则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参见“ 太和 ”。
(3).和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
:“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参见“ 太和 ”。
分類:
天地间
和睦
太平
冲和
和之
《國語辭典》:
太和
拼音:
tài hé
1.阴阳会合,冲和之气。《汉书。卷一○○。叙传上》:「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2.太平盛世。《文选。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分類:
太和
天地间
和睦
雅乐
乐名
太平
精神
冲和
鼓吹曲
和之
元气
平和
心理
理状
状态
本义
《國語辭典》:
和诗(和詩)
拼音:
hè shī
依照他人诗的体裁、韵脚作诗。《红楼梦》第三七回:「且别给他看,先说与他韵。他后来,先罚他和了诗。」
分類:
和诗
他人
诗作
《國語辭典》:
卞和
拼音:
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分類:
卞和
得玉
玉璞
先后
《漢語大詞典》:
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晋
陆机
《演连珠》
之二三:“是以南 荆 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
诗:“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
分類:
唱和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