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和欢
和欢
和季
和霁
和肆
和题
和物
和昔
和息
和远
和杂
和止
蓝采和
垂和
痊和
《漢語大詞典》:和欢(龢驩)
汉 殿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於南则前殿 灵臺 , 龢驩 、 安福 。” 薛综 注:“ 龢驩 、 安福 ,二殿名,并在 德阳殿 之南。”
分類:和欢殿名
《漢語大詞典》:和欢
汉殿名。
分類:殿名
《骈字类编》:和季
南北朝 宗羁 登渭桥诗 兰香想和季,云起忆成公。
《漢語大詞典》:和霁(和霽)
(1).指天气和暖放晴。新唐书·王晙传:“﹝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
(2).犹和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龙窝君 颜色和霽。”
《漢語大詞典》:和肆
出售宝玉的店铺。《意林》卷六引 三国 魏 锺会 《刍荛论》:“珪玉弃於粪土,铅锡列於和肆。” 晋 潘尼 《释奠颂》:“如彼和肆,莫匪琼瑶。”宋书·隐逸传·周续之:“恢燿和肆,必在兼城之寳。”参见“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和题(和題)
符合题旨,从正面立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二公〔 苏軾 、 苏辙 〕将就御试,共白厥父 明允 ,虑一有黜落奈何。 明允 曰:‘我能使汝皆得之,一和题,一駡题,可也。’繇是二人果皆中。”
《漢語大詞典》:和物
犹随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仲翔 ( 虞翻 )高亮,性不和物;好是不羣,折而不屈。” 李善 注:“吴志曰:‘ 翻 性不协俗。’”
分類:和物随俗
《骈字类编》:和昔
唐书地理志陇右道和昔州
《國語辭典》:和息  拼音:hé xí
调解争论、排解纠纷。《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一回:「必定是你们两口儿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
分類:犹和和解
《國語辭典》:和解  拼音:hé jiě
1.双方停止争执,归于和平。《三国演义》第七回:「见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
2.法律上谓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之契约。
《漢語大詞典》:和解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
分類:溶解
《骈字类编》:和远(和远)
魏志王基传司马景王新统政基书戒之曰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近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
分类:和远
《漢語大詞典》:和杂(和雜)
混杂;掺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榆,刺榆,凡榆三种色,别种之,勿令和杂。”魏书·食货志:“铜必精练,无所和杂。”
《骈字类编》:和止
李尤琴铭条畅和止乐而不淫
《國語辭典》:蓝采和(藍采和)  拼音:lán cǎi hé
人名。俗传八仙之一。唐开元、天宝时人。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唱踏踏歌,歌词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时见过他,及至年老再见,采和颜状如故,后于酒楼乘醉骑鹤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分類:八仙
《韵府拾遗 歌韵》:垂和
礼记垂之和钟疏垂之所作调和之钟
《漢語大詞典》:痊和
痊愈平复。 宋 欧阳修 《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门下朕承大行之遗命,嗣列圣之丕基,践祚之初,衔哀罔极,遂罹疾恙,未获痊和。”
分類:痊愈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