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轮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往昔具至诚,如来涅槃后,此比丘能受持般舟三昧,今之释迦佛于彼时生于王种,出家为沙门,就此比丘学般舟三昧。见般舟经至诚佛品。
(人名)往昔具至诚,如来涅槃后,此比丘能受持般舟三昧,今之释迦佛于彼时生于王种,出家为沙门,就此比丘学般舟三昧。见般舟经至诚佛品。
和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和尚)
(术语)(参见:和尚)
和尚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dhya%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馀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于是国人每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按,此二字见正史之始也。魏书释老志,浮图澄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见此。翻译名义曰:「和尚外国名,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寄归传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汎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百一羯磨一曰:「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时俗语,非是典语。」玄应音义十四曰:「和尚菩萨内戒经作和阇,皆于阗国等讹也。应言郁波弟耶,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近受经而诵也。又言邬波陀耶,此云亲教,旧译云知罪知无罪名为和尚也。」慧苑音义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谓之坞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殟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殊异,今依正释。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为弟子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业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邬波陀耶。在唐译言,名之依学,依附此人学出道故。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转云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释,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远意,失其近语。真谛所译明了疏,则云优波陀诃。稍近梵音,犹乖声论。余亲参译,委问本音,如上所述。彦琮译云郁波弟耶,声相近也。」秘藏记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乌邪,汉家讹误以乌邪为和尚。加以乌邪是俗儒之称,而名道人,大误耳。正可云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为人师者为拔底耶。拔底耶者,亲教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俗语佛源】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俗称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钵法流者亦可称他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对女性和尚的称呼与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语阴性词缀-ni)称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现在有称尼僧、尼和尚为尼姑。依据律制,和尚之尊称原本限于僧,到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图澄来洛阳,深受石勒、石虎敬重,号曰大和尚,这是国王公卿称僧人为和尚之始。唐代有鉴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称,是指传戒和传法和尚。汉地佛教丛林(僧团)里的职称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大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和尚任期已满,则称退居和尚,俗称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和尚一词深入民间,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内部的称呼,凡见僧人都一律称作和尚,按其年龄大小称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乡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称某和尚等,这是极不妥当的。(无名氏)
(术语)Upa%dhya%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馀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于是国人每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按,此二字见正史之始也。魏书释老志,浮图澄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见此。翻译名义曰:「和尚外国名,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寄归传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汎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百一羯磨一曰:「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时俗语,非是典语。」玄应音义十四曰:「和尚菩萨内戒经作和阇,皆于阗国等讹也。应言郁波弟耶,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近受经而诵也。又言邬波陀耶,此云亲教,旧译云知罪知无罪名为和尚也。」慧苑音义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谓之坞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殟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殊异,今依正释。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为弟子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业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邬波陀耶。在唐译言,名之依学,依附此人学出道故。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转云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释,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远意,失其近语。真谛所译明了疏,则云优波陀诃。稍近梵音,犹乖声论。余亲参译,委问本音,如上所述。彦琮译云郁波弟耶,声相近也。」秘藏记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乌邪,汉家讹误以乌邪为和尚。加以乌邪是俗儒之称,而名道人,大误耳。正可云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为人师者为拔底耶。拔底耶者,亲教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俗语佛源】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俗称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钵法流者亦可称他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对女性和尚的称呼与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语阴性词缀-ni)称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现在有称尼僧、尼和尚为尼姑。依据律制,和尚之尊称原本限于僧,到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图澄来洛阳,深受石勒、石虎敬重,号曰大和尚,这是国王公卿称僧人为和尚之始。唐代有鉴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称,是指传戒和传法和尚。汉地佛教丛林(僧团)里的职称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大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和尚任期已满,则称退居和尚,俗称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和尚一词深入民间,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内部的称呼,凡见僧人都一律称作和尚,按其年龄大小称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乡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称某和尚等,这是极不妥当的。(无名氏)
和阇梨
【佛学大辞典】
(杂语)涅槃经疏十一曰:「和阇梨翻修治心。」按此释非也。和阇梨为和尚阿阇梨之略名。
(杂语)涅槃经疏十一曰:「和阇梨翻修治心。」按此释非也。和阇梨为和尚阿阇梨之略名。
和颜
【佛学大辞典】
(杂语)柔和之颜色也。无量寿经上曰:「和颜爱语。」
(杂语)柔和之颜色也。无量寿经上曰:「和颜爱语。」
和罗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和伽罗那之略称。
(术语)和伽罗那之略称。
和罗饭
【佛学大辞典】
(饮食)钵和罗饭之略。见钵和罗条。
(饮食)钵和罗饭之略。见钵和罗条。
波那和提
【佛学大辞典】
(界名)天名。玄应音义三曰:「波那和提天,新道行经云自在天也,亦即梵天也。」
(界名)天名。玄应音义三曰:「波那和提天,新道行经云自在天也,亦即梵天也。」
波和利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波婆离)
(杂语)(参见:波婆离)
柔和忍辱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弘经三轨之一。弘通法华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心为心,吾心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热之害,以为因喻。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术语)弘经三轨之一。弘通法华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心为心,吾心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热之害,以为因喻。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柔和质直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意柔而随顺于道,心正而无伪曲者。法华经寿量品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术语)意柔而随顺于道,心正而无伪曲者。法华经寿量品曰:「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索欲问和
【佛学大辞典】
(仪式)既知索欲无一人之破和合僧,就今作之羯磨事,问一同和否,是曰问和。此索欲与问和二法,于一切之羯磨必于其初行之。见行事钞上三。
(仪式)既知索欲无一人之破和合僧,就今作之羯磨事,问一同和否,是曰问和。此索欲与问和二法,于一切之羯磨必于其初行之。见行事钞上三。
破和合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曰破僧。五逆罪之一。以邪方便使一味之闻法众及一味之作法众乖离,息止佛之转法轮,阻害僧中之法事也。五逆之中,其罪最重。
【佛学常见辞汇】
五逆罪之一,即比丘们和合的在一处,以手段离间拆散他们,使他们不能和合的在一块修行,或霸佔寺庙,逼令还俗等,都是破和合僧,因断人慧命,与绝人解脱善缘,故其罪至重,报亦最惨。
【三藏法数】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术语)略曰破僧。五逆罪之一。以邪方便使一味之闻法众及一味之作法众乖离,息止佛之转法轮,阻害僧中之法事也。五逆之中,其罪最重。
【佛学常见辞汇】
五逆罪之一,即比丘们和合的在一处,以手段离间拆散他们,使他们不能和合的在一块修行,或霸佔寺庙,逼令还俗等,都是破和合僧,因断人慧命,与绝人解脱善缘,故其罪至重,报亦最惨。
【三藏法数】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瞋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
破灶和尚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破灶堕。(参见:破灶堕)。
(人名)即破灶堕。(参见:破灶堕)。
荼镈和罗城
【佛学大辞典】
(地名)旧唐书曰:「荼镈和罗城北临禅连河。」
(地名)旧唐书曰:「荼镈和罗城北临禅连河。」
商那和修
【佛学大辞典】
(人名)新作奢搦迦,商诺迦缚娑。阿罗汉名,付法藏之第三祖也。(参见:商诺迦缚娑)
(人名)新作奢搦迦,商诺迦缚娑。阿罗汉名,付法藏之第三祖也。(参见:商诺迦缚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