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0,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欢和
和政
和语
和雍
和通
和离
和冷
和集
和顾
和番
銮和
拌和
全和
顺和
煎和
《漢語大詞典》:欢和(歡和)
犹欢谐。 汉 冯衍 《与宣孟书》:“思厚欢和之节,乐定金石之固。”
《骈字类编》:和政
唐书地理志岷州和政郡县和政
分类:和政
《漢語大詞典》:和语(和語)
日本 语。 梁启超 《论学日本文之益》:“ 支那 之志士,亦当以学和文、和语为第一义。”
分類:和语日本
《漢語大詞典》:和雍
(1).温和雍容。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八顾》:“天下和雍 郭林宗 。”
(2).犹和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民族和雍载歌舞,塤箎协奏遍乡都。”
(3).古代撤膳时所奏的和谐的音乐。 元 揭祐民 《泽民分灵祠乐歌》:“铜槃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荐和雍。”
《漢語大詞典》:和通
(1).调和;和畅。鬼谷子·阴符:“安静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师友谈纪》:“四肢百骸,无不和通。”
(2).中和通达。《韩诗外传》卷三:“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3).和洽。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箎塤,比德车辅。”
(4).通好。后汉书·张奂传:“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漢語大詞典》:和离(和離)
(1).指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离磬。” 郑玄 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 疏:“ 垂 之和鐘者, 垂 之所作调和之鐘; 叔 之离磬者, 叔 之所作编离之磬……声,解和也;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
(2).旧律指夫妻同意离异。《唐律·户婚下》:“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骈字类编》:和冷
宋 苏轼 木兰花令 四时词 东风和冷惊帘幕。
《韵府拾遗 梗韵》:苏轼四时词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漢語大詞典》:和集
同“ 和辑 ”。 晏子春秋·谏上七:“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张纯一 注:“和则亲睦而不离,集则团聚而不散。”史记·南越列传:“遣 陆贾 因立 佗 为 南越王 ,与剖符通使,和集 百越 。”后汉书·卢芳传:“乃立 芳 为 代王 ……因使和集 匈奴 。”
分類:和集
《漢語大詞典》:和顾(和顧)
同“ 和雇 ”。 元史·世祖纪八:“ 大都 、 新安 县民復和顾、和买。”元史·食货志五:“所至以索截河道,舟楫往来,无不被扰,名为和顾,实乃强夺。”
《國語辭典》:和番  拼音:hé fān
古代指与外邦和平相处。如:「昭君和番」。
《國語辭典》:和亲(和親)  拼音:hé qīn
1.和睦亲善。《礼记。乐记》:「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2.敌对双方为求和平而联婚交谊。《汉书。卷五○。汲黯传》:「与胡和亲,毋起兵。」《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
《漢語大詞典》:銮和(鑾和)
犹和鸾。 唐 元稹 《奏制试乐为御赋》:“发乎邇而应乎远,驰声亦倍於鑾和。”参见“ 和鸞 ”。
分類:犹和和鸾
《國語辭典》:和鸾(和鸞)  拼音:hé luán
系在车上的铃铛。《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鸣和鸾,扬乐颂。」
《漢語大詞典》:拌和
搅拌。 宋 朱肱 北山酒经卷上:“著水无多少,拌和黍麦,以匀为度。”
分類:拌和搅拌
《漢語大詞典》:全和
谓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 唐 柳宗元 《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吾兄先觉而守道,独立而全和,贞确端懿,雅不羈俗,君子之素也。”
《國語辭典》:顺和(順和)  拼音:shùn hé
平顺和气。如:「他为人谦恭,平易顺和,丝毫无学者的骄气。」
《漢語大詞典》:煎和
煎煮调味;烹调。周礼·天官·内饔:“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 郑玄 注:“煎和,齐以五味。” 唐 刘禹锡 《赠太师崔公神道碑》:“煎和既精,飴散乃盈。”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器用》:“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