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0,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和
琴和
还和
和民
和泽
履和
和熊
情和
和生
和冲
和大
和和
奉和
滁和
夜和
《漢語大詞典》:三和
(1).三次调弦演奏。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之三:“六变鼓鐘,三和琴瑟。”
(2).指三种祭品。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之六:“三和实俎,百味浮兰。”
(3). 元 明 俗语,喂牲口谓之撒和,三和谓喂料三次。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便驴骡也与他槽头细草添三和。”
《骈字类编》:琴和
唐 高适 宓公琴台诗三首 其一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分类:琴和
《分类字锦》:还和(还和)
张仲素玉磬赋练响而鸣球可谐还和而浮石非匹
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民(龢民)
(1).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2).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漢語大詞典》:和泽(和澤)
(1).仁德,恩泽。梁书·严助传:“盛德上隆,和泽下洽。”
(2).指和润的雨露。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含和泽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
(3).温暖湿润。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和泽同三春,华华凉秋节。”
《漢語大詞典》:履和
践行中和之道。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玉趾既御,履和蹈贞。”
《國語辭典》:和熊  拼音:hé xióng
唐代柳仲郢幼年嗜学,其母曾和熊胆丸,使柳夜咀咽以助勤。见《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
《漢語大詞典》:情和
谓民心悦服。后汉书·南蛮传:“ 进 乃简选良吏,得其情和。”
《骈字类编》:和生
易林万物和生蛰虫振起益爵增福日受其喜
分类:和生
《漢語大詞典》:和冲
(1).谦和淡泊。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 子由 亦云﹞我兄和冲,塞刚立柔。” 明 刘基 《招隐诗》:“冥冥絶思虑,默默全和冲。”
(2).古指天地气合以生万物的和气。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胡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参见“ 和气 ”。
《國語辭典》:和气(和氣)  拼音:hé qì
1.天地间阴阳调合而成的气,万物由此而生。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2.态度温和可亲。《儒林外史》第四回:「范家老奶奶,我们自小看见他的,是个和气不过的老人家。」
3.和睦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大家各管各业,和气过日子罢了。」
《骈字类编》:和大
诗奏鼓简简疏其声简简然而和大也使国语晋为诸侯盟主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 服听命于晋晋国其谁不为子从何必和盍密和和大以平小乎
分类:和大
《漢語大詞典》:和和
象声词。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中邑洪恩禅师:“ 朗州 中邑 洪恩 禪师,每见僧来,拍口作和和声。 仰山 谢戒,师亦拍口作和和声。”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奉和
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唐 杨炯 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清 孙枝蔚 《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骈字类编》:滁和
南唐书保大十有四年秋七月杨光滁和复归于我
《骈字类编》:夜和
方干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见寒山下
分类: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