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0,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发和
舒和
醇和
静和
解和
和颂
和笙
和静
文和
鹤和
和客
动和
感和
莺和
妍和
《漢語大詞典》:发和(發和)
谓诱发和睦之心。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以节人,《乐》以发和,以道事,以达意,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晋 张华 《晋宴会歌》:“欢足发和,酣不忘礼。”
《漢語大詞典》:舒和
(1).抒发阳和之气。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黄钟应候,白琯舒和。”
(2).舒缓和顺。 宋 姜夔 《圣宋铙歌吹曲序》:“故臣斯文,特倡盛德,其辞舒和,与前作异。”
(3).舒适。
(4).乐曲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
《國語辭典》:醇和  拼音:chún hé
1.精纯温和。如:「陈绍醇和,高粱醇烈。」
2.质朴中和。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
《漢語大詞典》:静和
安静平和。鬼谷子·阴符:“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國語辭典》:解和  拼音:jiě hé
解怨和好。《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孟德与我无雠,当先遣人送书解和。如其不从,然后起兵。」《西游记》第二九回:「你看他两个哜哜嘈嘈,埋埋怨怨,三藏只是解和。」
《漢語大詞典》:和颂(和頌)
古代乡射礼的五项要求之一。射时节奏要合《雅》《颂》之乐。《论语·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
《漢語大詞典》:和笙
小笙。 唐 李百药 《笙赋》:“纵调文於雅笛,留神思於和笙。”宋史·乐志四:“匏部有六:曰竽笙,曰巢笙,曰和笙,曰闰餘匏,曰九星匏,曰七星匏。”
《漢語大詞典》:和静
犹和谐;平和安静。庄子·缮性:“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 汉 张衡 《思玄赋》:“安和静而随时兮,姑纯懿之所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山遐 去 东阳 , 王长史 就 简文 索 东阳 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王统照 《沉思》:“画室里充满了和静、深沉而安定的空气。”
《韵府拾遗 歌韵》:文和
梁书柳庆远传庆远字文和高祖之临雍州问京兆人杜恽求州纲恽举庆远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问未知者耳
分类:文和
《漢語大詞典》:鹤和(鶴和)
《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后以“鹤和”谓唱和,应答。 宋 程垓 《蓦山溪》词:“醉后百篇诗,儘从他龙吟鹤和。”
分類:唱和应答
《骈字类编》:和客
三柳轩杂识姚氏残语以常棣为俗客兄弟之义不可称俗今改为和客
《骈字类编》:动和(动和)
张衡陈事疏君以静唱臣以动和
分类:动和
《漢語大詞典》:感和
谓召致和气。 南朝 宋 朱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夫礼以伸敬,乐以感和。”南齐书·乐志:“食举歌辞:……含气感和,苍生欣戴。”
《骈字类编》:莺和(莺和)
杜甫 晴诗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漢語大詞典》:妍和
美好和煦。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白居易 《梦行简》诗:“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 清 蒋和宁 《酬王梦楼招游》诗:“ 六朝 风物正妍和,珍重乌篷载酒过。”
分類:美好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