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5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杭州馀杭人。幼出家于馀杭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了达性相。天福中游方抵天台山,参德韶国师,遂承法印。后周世宗显德间居杭州五云山。钱俶召赐紫,署普觉大师,命住临安功臣院。宋太祖乾德初,为筑云栖寺。其地多虎,志逢能驯之,世称伏虎和尚。开宝初,住持普门精舍。四年,固辞归山,住五云山华严道场。卒谥普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志逢。馀杭人氏。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通贯三学。晋天福中。参天台韶国师契悟。一日入普贤殿宴坐。倏有神人跪膝于前。师问为谁。曰。护戒神也。师曰。吾虑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师有何罪。唯小过耳。师曰。何也。曰。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常辄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悉饮之。吴越王闻其名。赐召紫衣。署普觉号。命住功臣山。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扬宗要。为开山始祖。四年。以老固辞。时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出入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志逢。馀杭人也。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惟不识第三佛。但仰视而已。时释迦示之曰。此是补处弥勒师子月佛。师方作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符所梦。游方见韶国师于天台。契悟。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夙愆未珍。汝知之乎。曰。师有何愆。唯一小过耳。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尝倾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吴越国王。向师道风。召赐紫衣师号。命住功臣院。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师为开山。举扬宗要。开宝四年。师固辞解院。愿栖老林泉。时大将凌超。于五云山创院。奉师为终老之所。五云多虎。师每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辄驯伏。日暮还山。虎迎之。骑以归。故世称伏虎禅师。一号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寿七十七。塔曰宝峰常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4 【介绍】: 五代时僧。魏州人。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世称法灯和尚。南唐李煜曾从其问法。善以歌诗演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4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五代南唐时禅僧,世称法灯和尚。初住洪州双林院,次住洪州上蓝山护国院及金陵龙光院。晚住金陵清凉院,嗣法眼文益。后主李煜曾向其问法。《景德传灯录》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〇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古镜歌》3首,《禅门诸祖师偈颂》存《拟寒山诗》10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泰钦。字法灯。魏府人也。辩才无碍。入法眼之室。虽解悟逸格。未为人知。性忽略不事事。尝自清凉。遣化维扬。不奉戒律。过时未归。一众传以为笑。法眼遣偈往呼之。既归。使为众烧浴。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对者皆不契。钦适自外至。法眼理前语问之。钦谓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于是人人改观。法眼曰。汝辈这回笑渠不得也。出世。初住洪州双林。次迁上蓝护国院。未几。李国主。请住清凉道场。乃曰。山僧。本拟深藏山谷。遣日过生。缘清凉老人有不了底公案。所以出来。为他了却。若有人问。便说似伊。时一僧出问。钦曳杖击之。僧曰。我有何过。钦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国主从容问曰。先师有何不了公案。钦曰。现分析者。国主骇之。开宝七年六月示疾。告众曰。老僧住持。将逾一纪。每承国王助发。至于檀越道侣主事小僧。皆赤心为我。默而难言。或披麻带布。甚违吾道。我之遗骸。但于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坟冢。升沈皎然不沦化也。又示众曰。但识口必无咎。纵有咎因汝有。珍重。二十四日。安坐而逝。
释冲煦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煦。福州人。生和氏。幼不染荤血。剃度于鼓山。得法受记。年始二十四。即开法洪州丰城。道声藉藉。时称小长老。周显德中。江南国主。延住光睦。久之移庐山开先。后居净德。并聚徒说法。开宝八年圆寂。三师。章嗣玄沙。豁嗣睡龙。煦嗣鼓山。皆雪峰嫡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51 【介绍】: 即耶律阮。辽代皇帝。契丹名兀欲,东丹王耶律倍子,太宗侄。初封永康王。大同元年,太宗死后,在恒州即位。与述律太后所立太宗弟李胡相攻,旋和解罢兵,迁太后、李胡于祖州。改大同元年为天禄元年。始制北院枢密使,建政事省。攻后汉、后周,无功。天禄五年,为耶律察割所杀。在位五年。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九
京兆蚬子和尚。事迹颇异居无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一纳。逐日沿江岸。采掇虾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自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师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虚与我同根生。严后赴庄宗诏入长安。师已先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佯狂。泥雪去来俱无踪迹。厥后不知所终。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蚬子和尚。不知何许人也。事迹颇异。居无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唯披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虾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师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虚。与我同根生。严后赴庄宗诏。入长安。师亦先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佯狂。泥雪去来。俱无踪迹。后不知所终。静。出洞山。故曰同根生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24—约962 【介绍】: 五代时杭州临安人,字延世,小字和尚。吴越国君钱元瓘第十子。天资俊拔,善属文。年二十官内牙诸军左右都虞侯、检校左仆射。后出为明州刺史,颇著善政。屡剀切言事,以强正称于时。宋太祖建隆初,升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太保,改名亿。卒谥康献,一作忠献。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雁门人。参方得法于襄阳之鹿门山。寻游匡庐南唐元宗。承其名。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岩峻峭不易陟。有石室。深邃可禅燕。下瞰锦绣谷尤幽胜。因无弟子给侍。赖邻僧时往来。所须曾莫之缺乏。居常有异鹿一。遇夜阑。则卧石檐下。锦囊鸟一栖石壁间。元宗三徵之。终不起。一日小疾。谓其人曰。捲上帘。我去我去。方捲帘。即下床行三数步。屹立而化。春秋七十许矣。阇维收馀骨。塔之岩背。元宗使工写其真。以供养。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行因。不详姓氏。雁门人也。游方问道于江淮。见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因独栖禅观于其中。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岩中夜阑有异鹿一。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二物都无惊怖。因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之供侍。一日小疾谓侍僧曰。卷上帘我去去。帘方就钩。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而阇维收遗骨。白塔在岩背焉。初因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寻为元宗坚请。于栖贤寺开堂唱道。不及期月潜归岩窟。初岩如五指。中指上有松一株。因终之日此亦枯瘁。因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谈论不滞于方隅。开喻必含于教化。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佛则右胁果位坐亡。首支地者现通。身立中者彰异。其惟欲行步而化者。除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次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俗姓武。蒲津人也。生而强壮容姿端雅。成立则身长七尺许。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投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礼真寂禅师为亲教也。戒检严明讷言敏行。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后诸方无定游处。未到临川见崇寿益禅师。顿明心决。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不觉起而作礼。及诣杭礼阿育王塔。跪而顶戴泪下如雨。问掌塔僧曰。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僧曰。按传记云。藏在内角中。望若悬钟焉。潜疑未已。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潜悲喜交集。又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其象鼻直枕行忏所。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请以居之。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别给月俸以施之。加优礼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入棺之际。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时众皆睹。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所收舍利夥多。有屠者自惟恶业。展襟就火聚乞求。斯须获七颗。屠家持于印氏塔中。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建石塔缄其真骨。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佛手岩行因者。雁门人。未详姓氏。少习儒。舍俗出家。遂云游。首谒鹿门真公。言下有省。寻抵江淮。登庐山。山北有岩如五指。下石窟可三丈馀。师宴处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供侍。常有异鹿锦囊乌驯绕其侧。江南李主。三诏不起。坚请就栖贤开法。不逾月。仍潜归岩室。寂音为之赞曰。淮山深处。容我卓锡。树下经行。岩间宴寂。六十馀年。胁不至席。天子三诏。掉头不应。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摇海惊。天空地迥。后代儿孙。则反于是。如乳中虫。贪著世味。我寻其迹。为陨涕泪。师后下禅床行数步。屹立而化。岩顶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寿七十馀。岩之阴。骨塔存焉(二师皆曹山嫡孙)。
赵安易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1005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季和。赵普弟。太宗太平兴国中,历官监察御史、知兴元府;又拜宗正少卿、知定州。淳化中请铸大钱,以十当百,岁中才得三千缗,大有亏耗,众议喧然,遂罢。知襄、庐二州后归朝,就迁宗正卿。时属籍未备,奏请纂录,真宗咸平初,受命与梁周翰同事修纂。略涉书传,性强狠,好谈世务,然多疏阔不可用。晚岁进趋不已,时论嗤之。
全宋文·卷五三
赵安易(九三○——一○○五),字季和,幽州蓟(今北京)人,赵普弟。建隆初摄府州录事参军,再迁河南府推官。太平兴国中历华、邢二镇掌书记。拜监察御史、知兴元府,转殿中。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定州。后命按视北边事。历知襄、庐二州,就迁宗正卿。安易略涉书传,好谈事务,而疏阔不可用。曾请复井田之制,又屡言陵庙事。景德二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附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麻衣和尚者。不知何许人也。当五季之际。方服而衣麻。往来泽潞关陕间。妙达易道。发河图之秘。以授华山处士陈抟。抟得之始著诀。以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昌传刘牧。始为钩隐图以述之。实本于师也。称者谓。师发易妙于二千年之后。殆天授耳。钱若水。未第时。访抟于山中。见老僧拥衲附火。若水揖之。僧开目而已。坐久。抟问何如。曰。无仙骨。若水退。抟戒之曰。三日后可复来。如期而往。抟曰。始吾见子。神观清粹。谓可以学仙。故请决于老僧。老僧言子无仙骨。但可作贤公卿。急流勇退耳。问向僧何人。抟曰。吾师麻衣道者也。太祖仕周时。尝访师。问曰。今上毁佛法。大非社稷灵长之福。师曰。三武所以无令终也。又问天下何时定。师曰。赤气已兆。辰申间。当有真主出。佛法亦大兴。及受禅。果应所言。开宝四年。亲征太原。道繇潞州。遇师之院。躬祷于佛曰。此行。以吊伐为事。誓不滥杀一人。盖不忘龙潜时师所嘱也。
杨美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1—978 【介绍】: 宋并州文水人,字仲和。后周世宗广顺初从征淮南,以功擢铁骑都指挥使。宋初为北海军使,政尚简易。迁马步军都头,以归州路战擢左右厢都指挥使参与讨蜀。太宗时出为保静军节度使。为人任气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988 【介绍】: 宋开封浚仪人,字晦仁。和凝子。后晋时以门荫入仕。宋初授太常博士,历夔、晋二州通判。太宗朝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坐以官船载私货谋利,削籍配隶汝州。后起为太常丞,官终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通晓音律,曾以王朴律准校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律吕,使八音和畅。有《奉常集》、《秘阁集》等。
全宋文·卷五五
和岘(九三三——九八八),字晦仁,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父凝,晋、汉、周宰相。岘仕汉、周,至太常丞。入宋,官太常博士,历夔、晋二州通判。太宗时迁主客郎中,知兖州。曾被削籍,后起为太常丞,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端拱元年卒,年五十六。岘善音乐,所著有《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礼神志》十卷。《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奚和朔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5 【介绍】: 辽奚人,字筹宁。奚可汗之裔。景宗保宁中,为奚六部长。圣宗统和初,迁南面行军副部署,从休哥破宋兵于涿州。升都部署。后远征混同江流域,道远粮绝,士马死伤惨重,降封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恒阳人也。后忽见于镇州。襦穿屦弊。垢面腻肤。察其语言。后皆验。齐赵之人率敬奉之。安重荣既帅郡。讽吏民上章朝廷。乞为己立碑颂功德。碑且立。曹独指之大笑曰。立不得。立不得。时众相顾失色。或驱使他往。犹走且骂不绝声。后重荣卒以谋逆诛。碑亦寻毁。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法名不详。五代南唐时禅僧。嗣福州罗山道闲。后住吉州。《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录存匡山和尚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或943—973 【介绍】: 五代末宋初荆南国君,字成和,一作赞平。高保融子。叔高保易卒,为荆南节度使。时湖南张文表为乱,宋太祖命慕容延钊讨之。延钊假道荆南,约兵过城外。继冲出逆于郊,而延钊前锋遽入城。继冲即纳印降宋。在位仅数月,荆南遂亡。宋太祖授为马步都指挥使。乾德元年,拜武宁军节度使,镇彭门凡十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