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履和
和熊
情和
和生
和冲
和大
和和
奉和
滁和
夜和
犹和
两和
恭和
和断
听和
《漢語大詞典》:履和
践行中和之道。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玉趾既御,履和蹈贞。”
《國語辭典》:和熊  拼音:hé xióng
唐代柳仲郢幼年嗜学,其母曾和熊胆丸,使柳夜咀咽以助勤。见《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
《漢語大詞典》:情和
谓民心悦服。后汉书·南蛮传:“ 进 乃简选良吏,得其情和。”
《骈字类编》:和生
易林万物和生蛰虫振起益爵增福日受其喜
分类:和生
《漢語大詞典》:和冲
(1).谦和淡泊。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 子由 亦云﹞我兄和冲,塞刚立柔。” 明 刘基 《招隐诗》:“冥冥絶思虑,默默全和冲。”
(2).古指天地气合以生万物的和气。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胡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参见“ 和气 ”。
《國語辭典》:和气(和氣)  拼音:hé qì
1.天地间阴阳调合而成的气,万物由此而生。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2.态度温和可亲。《儒林外史》第四回:「范家老奶奶,我们自小看见他的,是个和气不过的老人家。」
3.和睦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大家各管各业,和气过日子罢了。」
《骈字类编》:和大
诗奏鼓简简疏其声简简然而和大也使国语晋为诸侯盟主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 服听命于晋晋国其谁不为子从何必和盍密和和大以平小乎
分类:和大
《漢語大詞典》:和和
象声词。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中邑洪恩禅师:“ 朗州 中邑 洪恩 禪师,每见僧来,拍口作和和声。 仰山 谢戒,师亦拍口作和和声。”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奉和
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唐 杨炯 有《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 清 孙枝蔚 《戏赠左子直棅纳姬》诗:“宾客催粧总有诗,吾将奉和却攒眉。”
《骈字类编》:滁和
南唐书保大十有四年秋七月杨光滁和复归于我
《骈字类编》:夜和
方干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见寒山下
分类:夜和
《漢語大詞典》:犹和(猶和)
和顺。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政教敦质,风俗犹和。”
分類:犹和和顺
《漢語大詞典》:两和(兩和)
(1).兵营左右门。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 郑玄 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 北周 王褒 《饮马长城窟》诗:“战垣临八阵,旌门对两和。”
(2).借指守卫营门的军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李悝 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繫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 李悝 。”
(3).友好的两方。晋书·刑法志:“两讼相趣谓之鬭,两和相害谓之戏。”《元典章·户部四·女婿在逃依婚书断罪》:“拟合将各路所申,女婿照依两和自愿立到婚书,断听两离,别行改嫁,以戒后来。”
《漢語大詞典》:恭和
谦恭温和。南史·宋竟陵王诞传:“ 诞 性恭和,得士庶之心,颇有勇略。” 明 方孝孺 《与舒君书》:“公待人虽恭和,苟非其材,一言不加许。”
分類:谦恭温和
《漢語大詞典》:和断(和斷)
公断,裁决。宋史·范仲淹传:“若讎已和断,輒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已杀者斩。”辽史·西夏外记:“﹝其俗﹞喜报仇……诉于官,官择舌辩气直之人为和断官,听其屈直。”
分類:和断裁决
《分类字锦》:听和(听和)
国语听和则听视正则明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