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绥和
岁和
参和
交和
和答
和心
后和
颐和
和冰
许和
恬和
元和脚
上和
扇和
连和
《漢語大詞典》:绥和(綏和)
安和。魏书·赵逸传:“久之,拜寧朔将军、 赤城 镇将,绥和荒服,十有餘年,百姓安之。”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内则颁宣朝旨,外则镇抚人心,竟用绥和,到今繄赖。”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黔首绥和,文身向化。”
分類:安和
《骈字类编》:岁和(岁和)
唐 孟浩然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
《漢語大詞典》:参和(參和)
三者合一。左传·襄公七年:“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 晋 陆云 《赠顾尚书》诗:“五岳降神,四瀆炳灵,两仪钧陶,参和大成。” 宋 张载 《正蒙·诚明》:“天本参和不偏。” 王夫之 注:“参和,太极、阴、阳,三而一也。”
《漢語大詞典》:交和
(1).犹讲和。 汉 焦赣 《易林·萃之益》:“交和结好, 昭君 是福。”
(2).交融和谐。 汉 张衡 《东京赋》:“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明 杨慎 《凤赋》:“ 黄帝 晨坐於 扈阁 ,降观於 荣阿 ,有鸟来巢,命音交和。”
(3).古代军事用语。谓两军相对。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於军争。” 曹操 注:“两军相对为交和。”
《漢語大詞典》:和答
(1).酬答别人的诗。 宋 陆游 《次韵无咎别后见寄》“坐愧文园属思迟”自注:“诗来弥月,乃能和答,故云。”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诗不必人人皆作:“是知古人之诗,不以无和答为嫌。”
(2).谓与声响应和。 王统照 《一栏之隔》:“每天都与铁索的鎯铛声、守门兵士的皮靴声……和答着,成为一种不调协而凑和的声调。”
《漢語大詞典》:和心
使心境平和。吕氏春秋·适音:“故乐之务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适。”云笈七籤卷三五:“但当和心约念,静身损物。”
《韵府拾遗 个韵》:后和(后和)
论语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分类:后和
《漢語大詞典》:颐和(頤和)
谓颐养天和。 清 刘光第 《万寿山》诗:“宏规岂虚构,颐和祈天福。”
分類:颐养天和
《骈字类编》:和冰(和冰)
宋 徐积 管春风 城南夜半无酒家,和冰和雪吞月华。
《漢語大詞典》:许和
允许,答应。例如:登即相许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分類:允许答应
《國語辭典》:恬和  拼音:tián hé
恬静温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仲祖何如?温润恬和。」
分類:安静平和
《國語辭典》:元和脚(元和腳)  拼音:yuán hé jiǎo
脚,墨迹、笔迹。柳公权的书法称为「元和脚」。宋。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二首之一:「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书》:「柳公权在元和间书有名,故刘禹锡诗:『柳家新样元和脚。』」
《骈字类编》:上和
宋史礼志何佟之议以为南郊明堂用沈香夲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馥著唐明皇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律中蕤宾献酬之象 火在盛德文明之义燀故以式宴陈诗上和下畅者也
分类:上和
《漢語大詞典》:扇和
宣扬附和。晋书·周嵩传:“﹝ 周嵩 ﹞与散骑郎 张嶷 在侍中 戴邈 坐,褒贬朝士……廷尉 华恒 以 嵩 大不敬弃市论, 嶷 以扇和减罪除名。”
分類:宣扬附和
《國語辭典》:连和(連和)  拼音:lián hé
联合,彼此结合。《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承父兄遗业,兼六部之众,兵精粮足,将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质于人?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连和。」
分類:联合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