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40,分203页显示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施克和
释方择(字 觉之 号 振林 世称 竹寮和尚 )
释真利(字 和雅 石 )
苏惟和
万和甫
汪和
汪乾利(字 和叔 )
王冲和
王仁和
王养和
文公和
吴孟和(字 温甫 号 云衢 )
吴应雷(字 鼓和 号 青寰 )
向和尚
其它辞典(续上)
裘和尚施克和
释方择(字 觉之 号 振林 世称 竹寮和尚 )
释真利(字 和雅 石 )
苏惟和
万和甫
汪和
汪乾利(字 和叔 )
王冲和
王仁和
王养和
文公和
吴孟和(字 温甫 号 云衢 )
吴应雷(字 鼓和 号 青寰 )
向和尚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裘和尚。台州人。亦国初僧。时往来天台山。人以裘和尚称之。不知其姓裘也名裘也。有异迹。尝携一小儿出游。途遇虎。妥尾驯伏于侧。小儿归语父母。师摩其首曰。莫说莫说。儿遂失音。有施师履者。亟穿走泥泞中。施者心悔。师还之。视之曾无纤染。一日访檀越周氏。遇周婢采桑在野。师遽前拥抱之。引手捋其颈。似解缚状。婢惊怒告其主。主责之曰。出家人。何轻薄如此。师曰。七日后。当自知之。主讶其语。至日置婢于室。以人守之。夜分守者假寐。醒视婢。已经死矣。问师。师曰。昔见鬼以十索锁其颈。吾断之。未尽耳。华顶寺设修诵道场。师戒寺主曰。明日有火殃入寺。又明日火必起。次日忽一妇人从轿马婢仆甚盛。乃预会建斋者。寺众谓得檀施。心独喜。谓师曰。火殃安在。师曰。今日斋主是也。汝等惟恐失之。数也奈何。忽火从中发。一寺为墟。师幻迹甚多。山中父老。犹能言之。后示化于天台山。化后语虎小儿。始能复言。马迹之迹。略与师同。凡朔望必还家谒父母。家去鼓山五十里。且石磴崎岖。乡人怪其来早。后期先往伺之。固跬步未尝下山。而仍至家如尝。福州路总管郭琛异之。举为僧判。遂逃去。不知所终。二公示现海滨。与天风海涛。同时答响。诚不可思议人也。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方择,字觉之,号振林,乌程人,幼入桐乡密印寺薙染。博通禅讲,淹贯百家。为焦漪园、李临川、曹能始诸老所重。倡和者吴允兆、茅孝若、顾嘿孙、唐祈远也。学者称竹寮和尚。其诗清真和雅,无一点尘俗。程尚甫梓以行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真利,字和雅,姓石氏,昆明人。幼弃锦襦,改从僧服。始侍彻明,渐通经论。及长,有志参方,遂底金陵得戒于古心,研穷仪范,便识津梁。复受教于三槐、蕴璞诸师,神智焕发,辩如泉涌。所至名山,屡主讲席,聿开法会,得律徒数千人。楚岷王奉以为师。及还滇,驻锡鸡足,更创律堂,滇之法戒,弘于真利。寿八十馀,无疾坐化。有《陶公寄怀诗》云:“吴楚烟波几万重,金鳞掉尾许谁同?归来罢钧鸡山窟,高唱渔歌捲碧筒。”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休阳人。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和叔,歙县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吴孟和,字温甫,号云衢,宜兴人,长于吟咏。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鼓和,号曰青寰,为诸生,家贫,授经,世居甬上,凡甬上诸生,无不出吴先生门者。先生虽日为诸生论说治经生业,然几上独置杜工部集,每岁以反故纸立一册,凡有所作,辄书册中,有事则藏诸巾箱方去。即其家子弟亦不知先生日何所作也。久之,先生故人子及诸生与其子谋,俟先生出,窃发其巾箱视之,则其所作诗草也。纸背中淡墨秃颖,几不可读。因各取一册,疾书之,仍置箱中。此后见先生裴回户庭间,口吟手画,始知为作诗也。然终不以示人。闻人论诗,辄不答,唯见人以诗书扇上赠人,辄蹙额曰:奚自苦?但持一素扇相赠,亦得生风,奚重废笔墨为?竟藏其诗,至老且死,终不自言。嗟夫!吴先生生不得与叶郑朗、杨伯翼同时,其目中所见鹿鹿,谁足与语?故宁抱其诗井枯壁坏,蠹鱼饱死箧中,终不肯使单章只句轻上俗人口。此其力坚,其志矫。宁身后千百年,待一人知己始出,亦可谓介之甚,果之甚矣。去先生二十馀年,余始录甬上耆旧诗。适允诚出宿钱氏,钱氏贤者二,咸戒三即先生故人子,因出向所钞诗数本,夜读之,中有经吾友钱退山点定者,允诚为惊喜,录百馀首来,赏叹弥日。即余门中向与先生往来者,闻其能诗,俱大诧不信。嗟夫!吴先生诚异人也。虽然,先生身后甫二十馀年,侯芭尚在,巳有能读太玄如桓君山、张河间者,吾知先生更喜过望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向和尚者,湖广人。初为营卒,不茹酒肉,守安宁西城门。早晚必至鼓楼念佛,久而不倦。后削发龙应寺,结庐以居,每数日一入城乞米,米一粒跪诵佛一声,粒粒计之,盈握始炊,如是者十二年。一日,遍辞州人云:“明日贫僧去矣。”至期,果端坐而逝,面貌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