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0,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和粹
外和
柔和
和章
和应
和应
和颜
和酒
鸣和
熙和
和调
和得
和药
下和
裕和
《漢語大詞典》:和粹
平和纯朴;纯粹。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弃世不羣,志气和粹。”旧唐书·穆质传:“ 质 兄弟俱有令誉而和粹,世以‘滋味’目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吴信可 ﹞诚敬而疏通,博学而和粹。” 明 李东阳 《戴恭简公墓志铭》:“公德性和粹,中耿耿,不苟合。”
《漢語大詞典》:外和
外表和气。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大常寺少卿掌尚宝司事夏公行状》:“公为人宽厚简易,内刚外和。”
分類:外表和气
《國語辭典》:柔和  拼音:róu hé
1.温驯、和顺。《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商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
2.柔软、柔弱。《水浒传》第二七回:「舌为柔和终不损,齿因坚强必遭伤。」
《漢語大詞典》:和章
谓酬和他人的诗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韵。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方夫人诗卷:“ 山舟学士 ……赋纪恩诗四章,一时和者不下百餘人。学士品题,以 芷斋 方夫人 为最。夫人时年八十,手书和章,笔力苍劲。”
《漢語大詞典》:和应(和應)
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郝懿行 义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云:“和应大鼓也。”
《漢語大詞典》:和应(和應)
(1).指车铃之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升车则闻和鸞之声……在衡为鸞,在軾为和,马动而鸞鸣,鸞鸣而和应。” 王聘珍 解诂:“和、鸞,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者。”参见“ 和鸞 ”。
(2).和气感应。《宋史·乐志十二》:“嘉荐报本,於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國語辭典》:和鸾(和鸞)  拼音:hé luán
系在车上的铃铛。《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鸣和鸾,扬乐颂。」
《國語辭典》:和颜(和顏)  拼音:hé yán
和蔼的脸色。《文选。曹植。洛神赋》:「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儒林外史》第三回:「学道和颜道:『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
《漢語大詞典》:和酒
古代的一种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乾薑一分,鸡舌香一分,蓽拨六枚,下簁,绢囊盛,内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
分類:和酒
《漢語大詞典》:鸣和(鳴和)
鸣声谐和的车铃。文选·陆机〈前缓歌声〉:“羽旗栖琼鑾,玉衡吐鸣和。”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鑾、和,皆以金为铃也。’ 应劭 汉书注曰:‘鑾在軾,和在衡。’”
鸣声应和。 明 赵于礼 《溉园记·中秋烧香》:“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方将施刑, 兴 不满志,戛然大号;两墀诸鬼,万声鸣和。”
《漢語大詞典》:熙和
清明和乐;兴盛和乐。白雪遗音·八角鼓·春宵一刻:“一概閒事全不管。我这里,瀟洒傍舟乐熙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功罪》:“雍穆熙和之化。” 茅盾 《子夜》四:“ 双桥镇 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
《國語辭典》:和调(和調)  拼音:hé tiáo
互相调理、彼此协调。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二折:「教解元善服汤药,把贵体和调。」
《骈字类编》:和得
易林道理和得仁不相贼君子往之我有利福
分类:和得
《漢語大詞典》:和药(和藥)
调制药物;调和药物。《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季子 和药而饮之。” 北周 庾信 《仙山》诗:“金灶新和药,银臺旧聚神。”宋史·曹彬传:“ 咸平 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韵府拾遗 个韵》:下和
崔损饮至赋所谓君良臣忠上唱下和
分类:下和
《漢語大詞典》:裕和
宽厚和顺。 宋 王安石 《外祖黄夫人墓表》:“夫人渊静裕和,不彊而安,事舅、姑、夫,抚子,皆顺适。”
分類:宽厚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