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009
典故
48
词典
1340
分类词汇
12
佛典
127
其它
1482
共1340,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和义
言和
鸾和
和上
和豫
和宁
和宁
和曲
和裕
和悦
合和
合和
失和
和璞
和韵
《漢語大詞典》:
和义(和義)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
《
易·乾
》
:“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孔颖达 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
(2).犹德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唐
李虞仲
《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
:“咸以事劳,显於中外,或武称和义,环衞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分類:
和义
使事
德义
各得其宜
妨害
《國語辭典》:
言和
拼音:
yán hé
谈和、讲和。如:「两人终于握手言和。」。
分類:
言和
讲和
《國語辭典》:
鸾和(鸞和)
拼音:
luán hé
鸾、和都是天子座车上的铃。《周礼。夏官。大驭》:「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礼记。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
《漢語大詞典》:
和上
亦作“ 和尚 ”。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 张应 ﹞欲呼师名,忘 曇鎧 字,但唤:‘和上救我!’” 明
宋濂
《南堂禅师像赞》
:“ 南堂 和上既入灭,其得法弟子 大禪安公 思慕之弗置,乃绘其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
卷二:“ 破门石浪 和上临 智永 千字文、 陈正言 水墨花鸟一卷。”
分類:
和上
《漢語大詞典》:
和豫
(1).犹安乐。
《
庄子·德充符
》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兑。” 成玄英 疏:“体穷通,达生死,遂使所遇和乐,中心逸豫。” 明
胡应麟
《
诗薮·宋上
》
:“ 宣庙 好文,海内和豫。”
(2).安康;安适。 宋
李纲
《乞推广孝思益修军政札子》
:“ 道君太上皇帝 久违和豫,厌世升遐。” 宋
叶绍翁
《
四朝闻见录·考异
》
:“夫何菲凉,屡愆和豫;遽罹祸变,弥剧哀摧。”
分類:
安康
安乐
安适
《漢語大詞典》:
和宁
使和睦安宁。
分類:
和睦
安宁
《漢語大詞典》:
和宁(龢寧)
(1).使和平安宁。
《
国语·周语中
》
:“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寧百姓。” 唐
柳宗元
《涂山铭序》
:“勤劳万邦,和寧四极。”
(2).和睦安宁。
《
礼记·燕义
》
:“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寧,礼之用也。” 孔颖达 疏:“上下和亲是和也,而不相怨是安寧也。”
《
汉书·刘向传
》
:“四海之内,靡不和寧。”
(3).谓和解,平息。 前蜀
杜光庭
《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
:“故伤误杀,寃债和寧;新罪宿瑕,玄慈荡涤。”
(4). 唐 代郊庙祭祀时的一种舞蹈名。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
:“自 献祖 而下庙舞,略可见也: 献祖 曰
《光大之舞》
…… 穆宗 曰
《和寧之舞》
。”
分類:
和睦
和平
和解
安宁
平安
平息
郊庙
祭祀
舞蹈
《漢語大詞典》:
和曲
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只有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
分類:
和曲
歌曲
集体
谐声
合唱
《漢語大詞典》:
和裕
温和宽宏。 汉
卫宏
《汉旧仪》
卷上:“往悉乃心,和裕开贤。”
《
晋书·封孚载记
》
:“ 孚 幼而聪明和裕,有士君子之称。”
《
新唐书·藩镇传·刘怦
》
:“﹝ 朱滔 ﹞表﹝ 怦 ﹞知府事,和裕得众心。”
分類:
温和
宽宏
《國語辭典》:
和悦(和悅)
拼音:
hé yuè
温和喜悦。《红楼梦》第六八回:「众人见他标致和悦,无不称扬。」
分類:
和悦
和乐
和颜悦色
奉承
喜悦
取悦
和蔼
《漢語大詞典》:
合和
(1).匹配。
《
管子·入国
》
:“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鰥,妇人无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
(2).和谐;和睦。
《
礼记·乐记
》
:“故乐者……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
吕氏春秋·有始
》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
《后汉书·杜诗传》
:“海内合和,万世蒙福,天下幸甚。”
分類:
匹配
和谐
和睦
《漢語大詞典》:
合和
掺合;调制。 北魏
贾思协
《
齐民要术·白醪酒
》
:“作白醪麹法:取小麦三石,一石熬之,一石蒸之,一石生。三等合和,细磨作屑。”
《
魏书·术艺传·徐謇
》
:“ 謇 合和药剂,攻救之验,精妙於 脩 。” 唐
张鷟
《
朝野佥载
》
卷一:“ 仲 乃録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愈。” 清 昭梿
《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
》
:“执事者执金瓶,女官以卺爵酌酒,合和以进,皇子与福晋皆饮,乃进饌。”
分類:
调制
《國語辭典》:
失和
拼音:
shī hé
不再和睦相处。晋。袁宏《后汉纪》卷一九:「商疾边吏失和,使羌戎不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前年中法失和时,他守著长门炮台。」
分類:
失和
不和
《漢語大詞典》:
和璞
亦作“ 和朴 ”。 即 和氏 璧。亦借指美玉。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 周 有砥砨, 宋 有结緑, 梁 有县藜, 楚 有 和 朴。”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
:“思荐寳以继佩,怨 和 璞之始鐫。” 唐
白居易
《三十四牧宰考课策》
:“虽有 和 璞之真,不能识也。” 明
张居正
《七贤咏》
序:“ 和 璞之緼玄巖,非独鉴冥搜者,谁得而寳之。”参见“ 和氏璧 ”。
分類:
和氏
美玉
《國語辭典》:
和氏璧
拼音:
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分類:
和氏璧
和璧
《國語辭典》:
和韵(和韻)
拼音:
hé yùn
为文作诗,讲求句中音调或句末韵脚和谐,称为「和韵」。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分類:
和韵
文雅
中音
音调
调和
风度
和谐
韵脚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