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
词典
1
分类词汇
9
分类词汇
鱼龙
火龙
龟龙
龟马
沈脑
鳌图
沈涎
鱼龙混杂
火龙黼黻
《國語辭典》:
鱼龙(魚龍)
拼音:
yú lóng
1.一种古生物。属爬虫类。全体似鱼,头大,颈短,尾细,吻长而突,四肢似鳍无刺,体长四尺至四丈,繁殖甚广,其化石产于三叠纪白垩纪之间,印度、纽西兰等地曾掘得。
2.一种杂技。表演鱼化为龙的舞蹈,为汉代百戏之一。《汉书。卷九六。西域传》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分類:
和龙
爬行动物
百戏
杂耍
鳞介
外形
水族
形像
为鱼
海洋
猞猁
四肢
模型
《國語辭典》:
火龙(火龍)
拼音:
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
梅尧臣
〈
送黄殿丞通判润州
〉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分類:
方言
火车
延烧
绵延不绝
和龙
炉灶
浑身
身带
接连
烈火
图案
烟囱
神龙
一串
孔道
灯火
帝王
服饰
《漢語大詞典》:
龟龙(龜龍)
(1).龟和龙。古人以为均是灵物。
《
礼记·礼运
》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汉
蔡邕
《郭泰碑》
:“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準。”
《
新唐书·崔仁师传
》
:“ 液 字 润甫 ,尤工五言诗, 湜 ( 崔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龟龙也!’”
(2).比喻杰出人物。
(3).指 汉武帝 时的龟文钱币和龙文钱币。 汉 桓宽
《
盐铁论·错币
》
:“其后稍去旧币,更行白金龟龙。民多巧新币。币数易而民益疑。”参阅
《
汉书·食货志下
》
。
分類:
和龙
杰出
汉武帝
杰出人物
出人
人物
钱币
灵物
《漢語大詞典》:
龟马(龜馬)
传说中背负“河图”、“洛书”的神龟和龙马。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
词:“但负图龟马,藏之为宝;舐丹鸡犬,去不能将。” 钱仲联 笺注:“
《稽瑞》
引
《尚书中候》
:‘ 尧 沉璧於 洛 ,玄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於坛。’
《
礼记·礼运
》
:‘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 河 出马图。’ 郑玄 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参见“ 河图 ”、“ 洛书 ”、“ 龙马 ”。
分類:
背负
神龟
和龙
《漢語大詞典》:
沈脑(沈腦)
沉香和龙脑两种香料的并称。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向氏书画》
:“然尸气所侵,其臭不可近,虽用沉脑薰焙,亦不能尽去。”
分類:
沉香
香和
和龙
香料
《漢語大詞典》:
鳌图(鼇圖)
翰林院和龙图阁。均为古代中央重要机构。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梦日环营》
:“自家官居上相,荣承袞冕之华;统挕军州,势压鼇图之贵。”
分類:
翰林院
和龙
中央
要机
机构
《漢語大詞典》:
沈涎
亦作“沉涎”。 沉香和龙涎香。 清 唐甄
《
潜书·七十
》
:“兰桂芬於园囿,沉涎馥於堂室,凡所以奉鼻者,无不为也。”
分類:
沉香
香和
和龙
《國語辭典》:
鱼龙混杂(魚龍混雜)
拼音:
yú lóng hùn zá
比喻各种不同身分地位的人混聚在一起。《红楼梦》第九四回:「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一来你们也洗洗清。」《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也作「龙蛇混杂」。
分類:
和龙
混杂
《漢語大詞典》:
火龙黼黻(火龍黼黻)
《
左传·桓公二年
》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宋
陆游
《杨梦锡〈集句杜诗〉序》
:“ 梦锡 之意,非为集句设也,本以成其诗耳。不然,火龙黼黻手,岂补缀百家衣者耶!”
分類:
和龙
文彩
作文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