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噪音  拼音:zào yīn
1.声波的频率及强弱变化杂乱无规律,听起来令人感觉不悦。另声音响度超过法定标准也称为噪音。
2.嘈杂、刺耳的声音。如:「都市里的噪音常是造成人们重听的主因。
《漢語大詞典》:和域
指和谐的境界。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美有甘,和有乐;然随曲之情,尽於和域;应美之口,絶於甘境。”
分類:和谐境界
《漢語大詞典》:和旋
谓和谐地回旋。 汉 应瑒 《驰射赋》:“縈回盘厉,按节和旋,翩翩神厉,体若飞仙。”
《漢語大詞典》:阐谐(闡諧)
宽舒和谐。汉书·礼乐志:“是以纤微癄瘁之音作,而民思忧;阐谐嫚易之音作,而民康乐。” 颜师古 注:“阐,广也。谐,和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何衡阳〈达性论〉》:“徒恐琴瑟专一,更失阐谐,故略广数条,取尽后报。”
《漢語大詞典》:调夷(調夷)
和谐平和。《北齐书·文宣帝纪》:“华戎混一,风海调夷,日月光华,天地清晏。”
分類:和谐平和
《漢語大詞典》:融字
填词法。谓改变原字声调,以使音律和谐。 姜夔 《满江红》词序 夏承焘 笺校:“ 宋 人歌词,有融字法。梦溪笔谈(五):‘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节)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梦溪笔谈所用宫商,则指平上去入四声而言,与喉舌九音无涉, 宋 词‘融字’,正谓此耳。”
《漢語大詞典》:稳顺(穩順)
使之妥帖和谐;妥帖和谐。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 兴,官学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 沈 宋 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律诗。”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老杜 句语稳顺而奇特。”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唐 初人研揣声音,稳顺体势,其制乃备。”
分類:妥帖和谐
《漢語大詞典》:训谐(訓諧)
谓加以训诲而使彼此和谐。晋书·姚兴载记下:“臣诚不肖,不能训谐於弟,至 弼 构造是非,仰惭天日。”
《漢語大詞典》:谐婉(諧婉)
和谐婉转。新唐书·李嗣真传:“金石谐婉,将有大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楶 质夫 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 东坡 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 胡适 《〈词选〉自序》:“他们只求音律上的谐婉,不管内容的矛盾。”
分類:和谐婉转
《漢語大詞典》:谐熟(諧熟)
和谐圆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其弦诵相授,素由耳治,久则音节谐熟,触激唇舌,不假思虑,而天纵其声。”
分類:和谐圆熟
《漢語大詞典》:谐靡(諧靡)
和谐美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多矣。”
《漢語大詞典》:谐款(諧款)
和谐款洽。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当世之士,皆愿与交, 撝 随方接对,无不谐款。”
分類:和谐
《漢語大詞典》:谐晤(諧晤)
谓和谐地相聚。 南朝 陈 沈炯 《离合诗赠江藻》:“故知人外赏,文酒易陶陶。友朋足谐晤,又此盛诗骚。”
分類:和谐相聚
《漢語大詞典》:笙丛(笙叢)
形容笙管排列密集,发音和谐。喻人之相协,感情融洽。 宋 梅尧臣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漢語大詞典》:乖贰(乖貳)
(1).背离;违异。晋书·羊曼传:“ 王敦 既与朝廷乖贰,羈録朝士, 曼 为右长史。”魏书·僭晋司马德宗传:“自 德宗 以来,内外乖贰。”
(2).不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籥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