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亲睦(親睦)  拼音:qīn mù
1.亲近和爱。《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2.亲戚。《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二》:「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漢語大詞典》:一和
一会;一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國語辭典》:悠飏(悠颺)  拼音:yōu yáng
1.飘动的样子。宋。晏殊 浣溪纱。宿酒才醒厌玉卮词:「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
2.形容声音回荡久远。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七。声容部。习技》:「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飏之曲。」
《國語辭典》:乐和(樂和)  拼音:lè hé
快乐幸福。如:「退休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过得挺乐和的。」
《國語辭典》:和音  拼音:hé yīn
1.和谐、祥和之音。《乐府诗集。卷一五。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群臣酒行歌》:「渥恩颁美禄,咸濩听和音。」
2.乐曲中,两个以上不同的音阶同时发声,互相搭配,产生和谐的声音。
《國語辭典》:央央  拼音:yāng yāng
1.鲜明的样子。《诗经。小雅。出车》:「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2.形容和谐的声音。《诗经。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也作「鉠鉠」。
3.广大。《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國語辭典》:和协(和協)  拼音:hé xié
和睦无间、同心协力。《书经。召诰》「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句下汉。孔安国。传:「言当先服治殷家御事之臣,使比近于我有周治事之臣,必和协,乃可一。」《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
《漢語大詞典》:乖剌
(1).违忤;不和谐。《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洪兴祖 补注:“剌,戾也。”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 颜师古 注:“言意志不和,各相违背。” 唐 白居易 《桐花》诗:“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播下乖剌的种子。”
(2).悖谬失当。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进奸雄而退处士,此之乖剌,復何为乎?” 宋 陆游 《南唐书·欧阳广传》:“措置乖剌,大失人心。”
《國語辭典》:和韵(和韻)  拼音:hé yùn
为文作诗,讲求句中音调或句末韵脚和谐,称为「和韵」。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漢語大詞典》:叶和
和睦;和合;和谐。 汉 王充 论衡·齐世:“既得天下,无嘉瑞之美,若‘叶和万国’,‘凤凰来仪’之类。” 唐 白居易 《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辅赞大蕃,叶和上国。”
应和。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只听的一下鼓,一下锣,撮枷稍的公吏搊搜,打道子的巡军每叶和。”
《漢語大詞典》:轻圆(輕圓)
(1).形容声音和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字则有喉脣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磈,此谓声中无字。”
(2).谓俗而不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亦 郭频伽 、 杨荔裳 之流亚,韵味浅薄,语句轻圆。”
(3).形容物体轻浮而圆润。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汤发云腴釅白,琖浮花乳轻圆。” 宋 朱淑真 《圆子》诗:“轻圆絶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漢語大詞典》:协比(協比)
(1).勾结;依附。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 南纪 ( 李汉 )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 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
(2).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 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协比’今作‘洽比’,义同。比,去声,协比,协和亲附也。”
(3).调和,使和谐。史记·乐书论:“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4).犹言比方,比拟。
《國語辭典》:乐音(樂音)  拼音:yuè yīn
物体规律振动有明显泛音列规则,所产生具有固定音高的音,通常是悦耳的声音。为英语musical sound的意译。
《漢語大詞典》:泉韵(泉韻)
泉水声。其声和谐悦耳,故称。 唐 孟郊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诗:“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
《國語辭典》:中音  拼音:zhòng yīn
合乎音节、韵律。《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淮南子。氾论》:「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