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雍雍  拼音: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礼记。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唐。孔颖达。正义:「雍雍是和貌。」《文选。潘岳。笙赋》:「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也作「邕邕」、「雍雍」、「廱廱」。
《國語辭典》: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唱歌时,互相应和。《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2.以诗词互相酬答。唐。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3.互相呼应、配合。《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纪》:「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宗闵》:「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國語辭典》:天乐(天樂)  拼音:tiān lè
乐天之道。《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分類:顺适天道
《國語辭典》:肃雍(肅雝)  拼音:sù yōng
恭敬而温和。《诗经。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也作「肃雍」。
《漢語大詞典》:和乐(龢樂)
(1).和谐的音乐。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三宾之象不踰,和乐兴焉。”
(2).和调音乐。吕氏春秋·音初:“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 高诱 注:“乐以和为成顺。”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國語辭典》:关关(關關)  拼音:guān guān
拟声词。形容鸟鸣的声音。《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漢語大詞典》:不调(不調)
(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
(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
《國語辭典》:和声(和聲)  拼音: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
2.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
《漢語大詞典》:清韵(清韻)
(1).清雅和谐的声音或韵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唐 白居易 《官舍小亭闲望》诗:“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緑姿。” 宋 贺铸 《南歌子》词:“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雨窗黯青灯,听君絶妙辞。清韵倏邈远,南行指 湘 灕 。”
(2).喻指铿锵优美的诗文。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國語辭典》:不谐(不諧)  拼音:bù xié
不调合、不协合。如:「人事不谐,是机关、组织发展的一大阻碍。」
《漢語大詞典》:利贞(利貞)
和谐贞正。《易·乾》:“元亨利贞。”《易·文言》:“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 疏:“利,和也。贞,正也。” 汉 徐干 《治学》:“出则元亨,处则利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妙才激扬,虽触思利贞,曷若折之中和,庶保无咎。” 前蜀 杜光庭 《三会醮箓词》:“动息康泰,永享利贞。”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他自己……既元亨而且利贞了。”
分類:和谐贞正
《漢語大詞典》:至一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國語辭典》:克谐(克諧)  拼音:kè xié
能和谐、调合。《书经。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分類:和谐协同
《漢語大詞典》:灵和(靈和)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漢語大詞典》:灵和殿(靈和殿)
南朝 齐武帝 时所建殿名。 五代 李存勖 《歌头》词:“ 灵和殿 ,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明 杨慎 《垂杨篇》:“ 灵和殿 前艷阳时, 忘忧馆 里光风吹。” 明 夏完淳 《插柳》诗:“却忆 灵和殿 ,杨花满地飞。”
分類: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