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调均(調均)
(1).随和;和谐。《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陈奇猷 校释:“‘説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於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车摄轡,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國語辭典》:悠扬(悠揚)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的样子。唐。钱起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唐。刘禹锡〈秋萤引〉:「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