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调均(調均)
(1).随和;和谐。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陈奇猷 校释:“‘説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於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车摄轡,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漢語大詞典》:和比
和睦;和谐。周礼·春官·筮人“六曰巫比” 汉 郑玄 注:“比,谓筮与民和比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
《漢語大詞典》:调协(調勰)
和谐;使和谐。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想君少时,才气过人,志在賡歌復旦,雍容揄扬,故於词赋,擅长宫商,调勰其言,既和且平。”
分類:调协和谐
《漢語大詞典》:合谐(合諧)
犹和谐;和解。文选·宋玉〈高唐赋〉:“王乃乘玉舆,駟苍螭,垂旒旌,斾合谐。” 李周翰 注:“合谐,旌斾相和之貌。”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白盖小车何延延。 河閒 来合谐, 河閒 来合谐!’”按,此指 汉灵帝 由 解犊亭侯 起自 河间 ,及御史 刘儵 无辜被杀,后拔用其弟 郃 为司徒的事。
《漢語大詞典》:安谐(安諧)
和谐。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吾有小女,甚爱之,又其性尤戾,若吾女更与龙为匹,必无安谐。”《元典章·户部四·婚姻》:“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须要明朗写立休书。”
分類:和谐
《漢語大詞典》:汁协(汁協)
和谐;协调。 晋 左思 《吴都赋》:“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
分類:和谐协调
《漢語大詞典》:雍雍喈喈
(1).鸟和鸣声。《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毛 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
(2).和谐。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余先人﹞实与在廷诸臣雝雝喈喈,同鸣国家之盛。”
《漢語大詞典》:熹合
和谐。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原道:“礼有容,乐有声。声,阳也;容,阴也。声容交而天地熹合矣。”
分類:和谐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绚丽的色泽。《庄子。马蹄》:「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也作「文彩」。
2.文辞、文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也作「文彩」。
《國語辭典》:清和  拼音:qīng hé
1.形容天气晴朗和暖。唐。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诗:「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2.升平的景象。《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海内之气清和咸理。」《梁书。卷五十二。止足传。陶季直传》:「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國語辭典》:琴瑟  拼音:qín sè
1.琴与瑟两种乐器。《书经。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2.语本《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比喻夫妻和合。《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
《國語辭典》:至和  拼音:zhì hé
极为调和。《文选。成公绥。啸赋》:「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國語辭典》:习习(習習)  拼音:xí xí
1.舒和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2.飞动的样子。《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3.盛多的样子。《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4.行走的样子。《文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辚辚。」
《國語辭典》:悠扬(悠揚)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的样子。唐。钱起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唐。刘禹锡〈秋萤引〉:「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國語辭典》:不和  拼音:bù hé
1.不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2.不和睦、不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要隐娘去取他首级。」《红楼梦》第六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出他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