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允协(允協)
(1).确实符合。书·说命:“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 孔 传:“王心诚不以行之为难,则信合於先王成德。”《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 殷 周 虽有 高宗 、 昌 、 发 之君,犹赖 傅説 、 吕望 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
(2).和洽。《晋书·儒林传·杜夷》:“ 汉武 钦贤,俊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明明我后,允协昌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尊师重道:“庶乎允协,足副朕尊崇先师至圣之意。”
(3).恰当,适当。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酒祀典:“愚谓以 宣尼 为饮宗,终觉侮圣,不若推 靖节先生 为尊,而诸子中再另选一人祀之,较为允协。”清史稿·礼志三:“帝曰:‘ 戴圣 、 何休 非纯儒……视 郑康成 淳质深通者有间,其他诸儒是否允协,应再确议。’”
《國語辭典》:喈喈  拼音:jiē jiē
拟声词:(1)形容和谐的钟鼓声。《诗经。小雅。鼓钟》:「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2)形容鸟鸣声。《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3)形容鸾铃声。《诗经。大雅。蒸民》:「四牡骙骙,八鸾喈喈。」
《漢語大詞典》:允叶
和洽。北史·薛孝通传:“奉以为主,天人允叶。”
分類:和洽
《漢語大詞典》:浃和(浹和)
和洽。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其岁九月,人吏浹和。”
分類:和洽
《漢語大詞典》:和通
(1).调和;和畅。鬼谷子·阴符:“安静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师友谈纪》:“四肢百骸,无不和通。”
(2).中和通达。《韩诗外传》卷三:“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3).和洽。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箎塤,比德车辅。”
(4).通好。后汉书·张奂传:“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國語辭典》:翔洽  拼音:xiáng qià
上下祥和融洽。明。董其昌〈少司徒方采山公寿序〉:「久道成化,和气翔洽。」
分類:周遍和洽
《漢語大詞典》:邕睦
和睦;和洽。邕,通“ 雍 ”。《晋书·王湛传》:“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旧唐书·孙伏伽传:“但是无义之人,及先来无赖,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慢游狗马声色歌舞之人,不得使亲而近人也。”
分類:和睦和洽
《漢語大詞典》:调融(調融)
和洽。 蔡锷 《复尹昌衡罗纶电》:“惟现在 清帝 退位,南北调融,北伐计划当有变更。”
分類:和洽
《漢語大詞典》:和惬(和愜)
犹和洽。 唐 无名氏 《律吕相召赋》:“天理不奸,物情和愜。”
分類:犹和和洽
《國語辭典》:雍雍  拼音: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礼记。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唐。孔颖达。正义:「雍雍是和貌。」《文选。潘岳。笙赋》:「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也作「邕邕」、「雍雍」、「廱廱」。
《漢語大詞典》:凤鸣(鳳鳴)
(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
(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宋 吴坰 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 凤鸣朝阳 ”。
《國語辭典》:凤鸣朝阳(鳳鳴朝陽)  拼音:fèng míng zhāo yáng
原指天下太平的祥瑞。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比喻性行及才华优异的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褚陶传》:「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亦比喻忠臣直谏,是种难得的美行。《新唐书。卷一○五。韩瑗传》:「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韩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阳』。」也作「朝阳鸣凤」。
分類:贤才遇时
《國語辭典》:欢洽(歡洽)  拼音:huān xiá
欢乐融洽。唐。高适 九曲词三首之二:「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当夜玄德与孙夫人成亲,两情欢洽。」
《國語辭典》:吁咈  拼音:xū fú
1.不以为然。《书经。尧典》:「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2.君臣和洽会聚。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皋、夔、稷、契,遭逢尧舜,故得吁咈一堂。设使当龙逢比干之遇,敢不竭忠尽谏?」
《國語辭典》:吁咈都俞  拼音:xū fú dū yú
形容君臣议事融洽。参见「都俞吁咈」条。
《漢語大詞典》:和理
(1).中和之道。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成玄英 疏:“知之与恬交相养也,斯则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章炳麟 《论式》:“﹝ 魏 晋 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
(2).谓处事和洽而得当。礼记·昏义:“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 马睎孟 曰:“和则有理,理则有义。”南史·刘孺传:“﹝ 孺 ﹞出为 晋陵 太守,在郡和理,为吏人所称。”
《漢語大詞典》:孚洽
(1).谓使和洽悦服。 宋 沈虞卿 《〈小畜集〉跋》:“﹝ 王禹偁 ﹞ 咸平 初来守 齐安 ,在郡政化孚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蒙古表:“今逆寇虽已荡平,治化尚未孚洽。”
(2).诚恳融洽。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日夕相与,周旋论议,倡酬往復,沉潜乎天人之奥,博观乎兴废之理,追琢乎行业,而浸灌乎文章,意气孚洽,无所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