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9
词典
6
分类词汇
42
其它
1
共49,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肩背
偷声
哩啰
减字
谐声
和弦
纥那
唱喁
秩望
采莲子
形响
功誉
望誉
缠声
反纽
《漢語大詞典》:
肩背
(1).肩与背,亦指人体枢要部分。
《
孟子·告子上
》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
金史·完颜伯嘉传
》
:“中原之有 河 东,如人之有肩背。” 叶圣陶
《一包东西》
:“﹝他﹞悠然望着四层洋楼的雕饰,正在出神,忽然有人拍他的肩背。”
(2).比喻前人的事迹和声望。 郁达夫
《海上通信》
:“惭愧!惭愧!我何敢望 佐藤春夫 的肩背。”参见“ 肩背相望 ”、“ 肩背难望 ”。
分類:
肩背
前人
事迹
人体
和声
声望
枢要
《國語辭典》:
偷声(偷聲)
拼音:
tōu shēng
1.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青蒻笠,绿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谱填词,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因其声韵的变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故称为「偷声」。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后来的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因此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偷声木兰花」。
分類:
暗地
词曲
声说
曲术
绝句
配乐
乐歌
歌唱
和声
调节
声调
抑扬
缓急
《国语辞典》:
哩啰(哩啰)
拼音:
lī luō
哩、啰为曲中的和声字,不具意义。后也用作拟声词。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卷六。居士夏月举火》:「为说破,木人昨夜问三台,拍手起来唱哩啰。」
分类:
和声
不具
意义
拟声词
《國語辭典》:
减字(減字)
拼音:
jiǎn zì
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当时音乐家为了在声韵、用字上有所伸缩,便依原调减去若干字数,依旧曲而做新声。如词牌木兰花,宋人定为七言八句,后来将一、三、五句各减去末三字,成为减字木兰花。
分類:
减字
曲子
和声
声韵
《國語辭典》:
谐声(諧聲)
拼音:
xié shēng
六书中的形声。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参见「形声」条。
分類:
谐声
六书
六书之一
声韵
谐合
形声
意符
形符
和声
声符
并用
造字
《國語辭典》:
和弦
拼音:
hé xián
1.乐曲中数个音三度重叠,同时发声。
2.调音、调弦。《红楼梦》第五四回:「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
分類:
和弦
音乐
音乐术语
弦音
不协
协调
和声
结构
多声
声部
《漢語大詞典》:
纥那(紇那)
踏曲的和声。 唐
刘禹锡
《纥那曲》
:“ 周郎 一回顾,听唱紇那声。” 唐
刘禹锡
《夔州竹枝词》
之二:“今朝北客思归去,廻入紇那披緑罗。”
分類:
和声
《漢語大詞典》:
唱喁
应和声。
《
庄子·齐物论
》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参见“ 唱于 ”。
分類:
应和
和声
《漢語大詞典》:
唱于
语出
《
庄子·齐物论
》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成玄英 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诸公以名行显闻, 世伟 居其前为唱于焉。”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
诗:“从风道后学,才杰实唱于。”
分類:
带领
倡导
《漢語大詞典》:
秩望
(1).官位和声望。 清
薛福成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
:“ 日本 外务卿 井上馨 ,素饶谋略,秩望较崇,有便宜行事之权。”
(2).犹望祭,远祭。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
:“日月海岳犹有朝夕之礼,秩望之义,况佛之道众高者,穷神於生表中者,受身於妙生下则免夫三趣乎!”
分類:
官位
望祭
和声
声望
《漢語大詞典》:
采莲子(采蓮子)
唐 教坊曲名,为七言四句带有和声的声诗。后用为词牌。
分類:
教坊
坊曲
七言
和声
《漢語大詞典》:
形响(形響)
形迹和声音。
《
红楼梦
》
第一○二回:“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争着要看,及到跟前,并不见有什么形响。”
分類:
形迹
和声
声音
《漢語大詞典》:
功誉(功譽)
功绩和声誉。
《
后汉书·陈龟传
》
:“大将军 梁冀 与 龟 素有隙,譖其沮毁国威,挑取功誉,不为 胡 虏所畏。”
《
晋书·乐广传
》
:“ 广 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
分類:
功绩
和声
声誉
《漢語大詞典》:
望誉(望譽)
名望和声誉。 李大钊
《桑西门的历史思想》
五:“那样一个组织,将以增进各方面的进步;在科学则以协力,在产业则以望誉,在艺术亦然,因为艺术家将求所以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理想与情感。”
分類:
名望
和声
声誉
《漢語大詞典》:
缠声(纏聲)
乐调中重迭的和声。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乐律一
》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絃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 清
洪升
《长生殿·舞盘》
:“至
《羽衣》
三叠,名曰饰奏。一声一字,都将舞态含藏。其间有慢声,有缠声。”
分類:
乐调
调中
重迭
和声
《國語辭典》:
反纽(反紐)
拼音:
fǎn niǔ
音韵学上指反切与声纽。唐代和尚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分類:
反切
和声
义同
类聚
双声
之字
四声
迭韵
结合
改称
《國語辭典》:
反切
拼音:
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分類:
反切
汉字
注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