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咄咄  拼音:duò duò
感叹声、惊怪声。《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唐。袁郊《红线》:「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
《漢語大詞典》:咄嗟
犹呼吸之间。谓时间仓卒;迅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復彫枯。”北齐书·李浑传:“若简练驍勇,衔枚夜袭,径趣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 元 乔吉 《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曲:“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 蒋 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
《國語辭典》:咄嗟  拼音:duò jiè
1.叹息。《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吾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2.片刻之间。《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复彫枯。」《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汤十菜,添案小吃,顷刻间,摆满了桌子,真个咄嗟而办。」
3.呵叱、怒吼。宋。苏辙 三国论:「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
《國語辭典》:咄唶  拼音:duò jiè
1.叹息声。《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2.形容时间的短暂。《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漢語大詞典》:骨咄
(1).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新唐书·西域传下·骨咄:“ 骨咄 ,或曰 珂咄罗 。广长皆千里。王治 思助建城 。多良马、赤豹。”
(2).兽名。新唐书·回鹘传下:“﹝ 黠戛斯 ﹞其兽有野马、骨咄、黄羊、羱羝。”
《漢語大詞典》:呵咄
大声斥责;吆喝。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而我正萎痿,安能致呵咄?” 宋 司马光 《出都日涂中成》诗:“徐驱款段马,放轡不呵咄。”
《漢語大詞典》:叱咄
呼喝;大声斥责。战国策·燕策一:“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北面事人主,而不任叱咄奔走,捍难御侮,而不死私讎。”
《漢語大詞典》:咄叱
(1).呵责。《淮南子·览冥训》:“故不招指,不咄叱。” 汉 王充 论衡·论死:“病困之时,仇在其旁,不能咄叱。” 宋 秦观 《三老堂》诗:“群姦慑謦欬,众废起咄叱。” 明 宋濂 《吴德基传》:“视民如子,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2).叹惜声。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闻之大惧泣下,覆面引衾卧,良久方起,叹曰:‘咄叱!咄叱!误杀乃公。’”
分類:呵责叹惜
《韵府拾遗 月韵》:惊咄(惊咄)
抱朴子:弃金璧于涂路,则行人止足;委锦纨于泥泞,则见者惊咄。
《漢語大詞典》:咄诺(咄諾)
谓呼唤应诺。 唐 司空图 《休休亭》:“咄诺,休休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著。”常用以形容事情轻易,只须张口一唤。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刘义叟 为予言,晋书言‘咄嗟而办’,非是,宜言‘咄喏而办’。”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则见女娘教安排酒来……顷刻之间,咄喏而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适造一殿,无瓦而值雨……一吏白于官长曰:‘多差兵士,以钱鏹分俵关厢铺席,赁借楼屋腰簷瓦若干,候旬月新瓦到,照数赔还。’府司从之,殿瓦咄诺而办。”
《漢語大詞典》:震咄
大声呵叱。 清 黄景仁 《夹石》诗:“神怪纷推拏,英灵动震咄。”
分類:大声呵叱
《韵府拾遗 曷韵》:相咄
管子:乌集之交,初虽相驩,后必相咄。
《漢語大詞典》:咤咄
怒吼声。 清 吴伟业 《廿五日偕穆苑先等游方公山》诗:“他年 子胥 涛,百里闻咤咄。”
分類:怒吼吼声
《漢語大詞典》:诃咄(訶咄)
(1).怒斥。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良毉只备位,药肆成虚设;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訶咄。”一本作“ 呵咄 ”。
(2).古国名。隋书·炀帝纪下:“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 突厥 、 新罗 、 靺鞨 、 毕大辞 、 訶咄 …… 契丹 等国并遣使朝贡。”
《漢語大詞典》:咄骂(咄駡)
呵斥辱骂。 宋 洪迈《夷坚丙志·范子珉》:“唯 陈乐天 恶之,时对众咄駡。”
分類:呵斥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