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分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孙皓(别称 吴末帝 字 元宗、皓宗 名 彭祖 乌程侯、归命侯 )
司马顺之( 龙山 别称 受天帝命 )
谷阐(字 崇基 长命 简 )
高长命
伏知命
尉长命( 武壮 )
道命( 命 )
僧慧命( 郭 )
僧智命( 郑 颋 郑颋 )
陆知命(字 仲通 )
冯长命( 安昌县男 )
释慧命
李煜(字 重光 别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名 从嘉、重嘉 号 钟隐 吴王、违命侯、陇西公、安定郡公、郑王、陇西郡公 )
傅求(字 命之 )
其它辞典
禹(世称 夏大禹、夏后禹、帝禹、禹帝 夏王、禹 别称 神禹、伯禹、夏禹、大禹 姒文命 号 夏后、有夏氏、夏后氏 夏伯 )孙皓(别称 吴末帝 字 元宗、皓宗 名 彭祖 乌程侯、归命侯 )
司马顺之( 龙山 别称 受天帝命 )
谷阐(字 崇基 长命 简 )
高长命
伏知命
尉长命( 武壮 )
道命( 命 )
僧慧命( 郭 )
僧智命( 郑 颋 郑颋 )
陆知命(字 仲通 )
冯长命( 安昌县男 )
释慧命
李煜(字 重光 别称 南唐后主、李后主、钟山隐士、莲峰居士 名 从嘉、重嘉 号 钟隐 吴王、违命侯、陇西公、安定郡公、郑王、陇西郡公 )
傅求(字 命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夏禹、大禹。夏代开国国君。姒姓,名文命。鲧子。鲧治水无功,舜命禹为司空继续治水。禹亲历各地疏通江、河,平洪水,理山川,别土地等级,制定贡赋。相传舜选禹为继任人。舜卒,得各部族拥戴为天子。建立夏代,号夏后。传说曾铸象征国家之神器九鼎。又传禹年百岁,卒于会稽。今绍兴有禹陵。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禹姓姒,名文命,蜀之石纽人,颛顼六世孙。尧以为司空,封夏伯,因称伯禹。后受舜禅,号有夏氏,始降称王。亦号夏后氏。摄位二十年,即位十年,(谥曰禹,亦称神禹,又曰大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2—284 【介绍】: 即吴末帝。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孙休立,封为乌程侯。休卒,迎立为帝。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大将王浚先到建业,皓出降,封归命侯,吴亡。在位十六年。全三国文·卷六十四
侯名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大帝第三子和之子。以永安七年迎立,改元八,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皇、天册、天玺、天纪。在位十七年,降于晋,封归命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北魏人。明元帝二年,入常山,聚众于封龙山,自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为赵郡大盗赵德执送京师,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 【介绍】: 北魏昌黎人,字崇基,小字长命。谷浑子。袭爵。少侍东宫,稍迁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入为外都大官。卒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7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高乾堂侄。本自贱出,年二十余始被荐举。性猛暴好杀,然战斗果毅。尝拒尔朱世隆于大夏门,以功累迁至左光禄大夫。孝静帝武定五年随刘丰讨侯景,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 【介绍】: 南朝梁平昌安丘人。伏挺子。随父事邵陵王掌书记。侯景乱,随王败于郢州。以父宦途不达,怨朝廷,遂投侯景,尽心事之,为景草军中书檄。景篡位,为中书舍人,有宠。景败,被执,死于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太安狄那人。性和厚,有器识。从高欢起兵,破尔朱氏于韩陵,拜安南将军。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预平樊子鹄兖州之反,拜幽州刺史。卒于州。谥武壮。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杨都道俗咸称神授。若验佛经斯唯宿习未可馀谈窃寻外典。生知者圣。学知者次。此则局谈今身昧于过往耳。若不然者。何以辨内外贤圣浅深之通塞哉。如前传昙谛之忆书镇。近俗崔子之念金环。代有斯踪。定非外托。逮太清中。湘东王记室虞孝敬。学周内外。撰内典传要三十卷。该罗经论。条贯释门。诸有要事备皆收录。颇同皇览类苑之流。渚宫陷没便袭染衣。更名道命。流离关辅亦有著述。云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68 【介绍】: 北周僧。本姓郭,太原晋阳人。少习儒业,年十五出家。住仙城山善光寺讲经,以习禅名。后至河北礼慧思等师,尽祛所滞,复返仙城弘扬所学。有《大乘义章》等。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慧命俗姓郭,太原晋阳人,住河阳仙城山善光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姓郭氏太原晋阳人。晋徵士琦之裔也。徙居湘州长沙郡。天姿秀拔。身有光影。夙依珍阇黎为童子。珍者位地人也。然能入其室。则必有以也。年十五习诵法花经。踰兼旬即覆述。无遗误。既薙落。每以花严致修證。行方等普贤等忏法。后从恩光先路二禅师。咨询定业。 先是道士孟寿。久栖仙城山。一日睹其地有神祇。严卫盛甚。登岩以望。则又见梵侣群拥。顷之命至。寿趋礼谒。因悉舍为善光寺。供给殷缛。学者骈集。晚开维摩经于州治。而归乡里焉。法音禅师者。王氏子。命同郡祁人也。少但事果愿寺能禅师。才数旬。顾又遍历江南河北。以袪所滞。至遇思邈二师而后已。因留仙城者五稔。一日𢹂手行松林间。笑曰。此两处诚可终焉。闻者莫之寤。天和三年十二月五日。命以疾终于善光寺。十七日音亦终于果愿寺。然皆精爽不昧。面西念佛。奇香异乐。或闻有唱善哉声。命音俱年三十有八。 命尤善辞章。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源镜行路难详玄赋等。文行世。而菩萨戒弟子。济北戴逵贻书请教。命摛藻答之。文多皆不录。 沙门慧晓姓傅。心学明畅。其材殆亚于命。游齐住灵岩寺数十年。人初不以为异也。间尝以乡里之戚。谒山茬令。令以他客辞不遽接。晓作释子赋以见意而去之。名由是显。 命遗言搆甓坟。俾弟子信士郑子文立碑。续高僧传·卷第十七 习禅篇之二
释慧命。姓郭。太原晋阳人。晋徵士郭琦之后也。以梁大通五年辛亥之岁。生于湘州长沙郡。天挺英姿秀拔群表。虽居绮年人多倾异。觉梦之际光触其身。明悟条序深有殊致。时湘部名僧相谓曰。珍阇梨。位地难测。然入如来室者。即慧命矣。故自结发日新开裕。八岁能诗书。体貌凝远。识者知非常器。然而锐精听习妙入深义。故使理超文外照出机前。智不惊愚贞无绝俗。道亲物疏。州闾赞重。年十五诵法华经。两旬有半一部都了。寻事剃落学无常师。专行方等普贤等忏。讨据华严以致明道。行自襄沔。闻恩光先路二大禅师千里来仪投心者众。乃往从之。后游仙城山。即古松仙之本地也。先有道士孟寿者。幽栖积岁祈心返正必果所愿。舍所居馆充建寺塔。及命未至山夕。寿忽恍焉如梦。大见神祇严卫馆侧。至觉惊喜登岩怅望。遂睹梵旅盈林。乃命至也。趋而礼谒。即舍所住为善光寺焉。供事骈罗众侣咸会。晚于州治讲维摩经。大乘驾御之津。入道乘玄之迹。禅智所指罔弗倒戈。既满九旬便辞四部。衣钵随从还返故林。有法音禅师者。同郡祁人。本姓王氏。不言知已。两遂得朋。同就长沙果愿寺能禅师。修学心定。未结数旬法门开发咨质迟疑。乃惟反启。惧失正理通访德人。故首自江南终于河北。遇思邈两师方祛所滞。后俱还仙城。仅得五稔预知亡日。乃携音手于松林相顾笑曰。即斯两处便可终焉。侍者初闻未之悟也。不盈旬望同时遇疾。命以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精爽不谬。正坐跏趺面西念佛。咸睹佛来合掌而卒。同众有梦天人下地幢幡照日。又闻房宇唱善哉者。奇香异乐闻熏非一。音以其月十七日。亦坐本处。所现瑞相颇亦同伦。然命音两贤。俱年三十有八矣。即于树下搆甓成坟。有弟子清信士郑子文。立碑于寺。门人慧朗。祖传命业不坠禅风。化行安沔道明随世。初命与慧思定业是同。赞激衡楚词采高掞。命寔过之。深味禅心慧声遐被。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原镜行路难详玄赋。通述佛理。识者咸诵文或隐逸未喻于时。有注解者。世宗为贵。自居山舍学徒腾聚名溢南北。有菩萨戒弟子济北戴逵。学声早被名高列国。乃贻书于命曰。窃以。渭清泾浊。共混朝宗之源。松长箭短。同秉坚贞之质。幸预含灵五常理宜范围三教。是以阙里儒童。阐礼经于洙济。苦县迦叶。迁妙道于流沙。虽牢笼二仪。盖限兹一世。岂如兴法轮于鹿苑。荡妄想于鹫山。半满既陈权实斯显。诚教有浅深人无内外。禅师德声远振。行高物表。摄受四依。因牧羊而成诵。负笈千里。历龙宫而包括。故能内贯九部。搜雪山之秘藏。外该七略。探壁水之典坟。支遁天台之铭。竺真罗浮之记。昙赋七岭汰咏三河。宝师妙析庄生。璩公著论表集。若吞云梦如指诸掌。加以妙持净戒如护明珠。善执律仪譬临玄镜。禀罗云之密行。种宾头之福田。抚挹定水便登觉观。高荫禅支将逾喜舍。是以不远潇湘。来仪沔陆。植杖龙泉乃为精舍。回车马首即创伽蓝。凿岭安龛。讵假聚砂成塔。因山构苑。无劳布金买地。开士云会。袂似华阴。法侣朋冲。众齐稷下。禅室晨兴时芳杜若。支提暮启暂入桃源。香山梵响将阮啸而相发。日殿妙音。与孙琴而高韵。紫盖贞松仍撝上辩。洪崖神井即蓥高心。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辇。崇峰景行墙仞悬绝。弟子业风鼓虑。欲海沈形。洎渚宫沦覆。将历二纪。昼倦坐驰夜悲愕梦。未能忘怀彼我归轸一乘。遣荡胸衿朗开三达。既念鼠藤弥伤鸟系。昔在志学家传赐书。五礼优柔三玄餍饫。颇绝韦编构述馀绪。爰登弱冠捃摭百家。及乎从仕留连文翰。虽未能探龙门而梯会稽。赋鹪鹩而咏鹦鹉。若求其一分亦髣髴古人。但深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蝉蜕俗解贪味真如。一日郧城许修。隗馆屈膝。情欣系袜遇同进履。未尽开衿遽嗟飘忽。寻拂衣世网脱屣牵丝。沧浪濯缨汉阴抱瓮。行餐九转用遣幽忧。渐悟三空将登苦忍。仙梁观玉不废从师。深涧折桃无妨请益。所希弥天胜气乍酬凿齿。雁门高论时答嘉宾。冬暖如春愿珍清轨。室迩人遐弥轸襟带。馀辞浅简。望无金玉幽林。沙门释慧命。酬书济北戴先生。夫一真常湛。徼妙于是同玄。万圣乘机。违顺以之殊迹。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彫朴改工有无异轸。今若括此二门。原兹两教。岂不归宗三转会入五乘。藉浅之深资权显实。斯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海控八河终无别味。檀越幼挺奇才。夙怀茂绪。华辞卓世雅致参玄。智涉五明学兼三教。益矣能忘。蹈颜生之逸轨。损之为道。慕李氏之玄踪。虽复六经该广百家繁富。圣贤异准儒墨分流。或事旷而文殷。或言高而旨远。莫不纳如瓶受说似河倾。明镜匪疲洪钟任扣。子建挹以奇文。长卿恧其高趣。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盖。龟玉之价弗渝。栖凤卧龙。鱼水之交莫异。加以识蓥苦空志排尘俗。形虽廊庙器乃江湖。是以属叹牵丝兴言世网。辞同应陆调合张严。嗟失火之遽传。悯清波之速逝。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九转充虚四扇排疾。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解十缠而遣三患。斯之德也宁不至哉。贫道识镜难清心尘易拥。定惭花水戒非草系。才侔撤烛学谢传灯。内有愧于德充。外无狎于人世。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托志筠松。测四序于风霜。候二旬于眺魄。至乃夜闻山鸟仍代九成。昼视游鱼聊追二子。荜户弊衿。既在原非病。朱门结驷。亦于我如云。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劳想鹫头倦思鸡足。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谷响春莺终切寡闻之叹。忽承来问曲见光誉。幽气若兰清音如玉。诚复溢目致欢。而实抚膺多愧。虽识谢天池未辩北溟之说。而事同泥井惭闻东海之谈。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黄石匪遥。结期明旦白驹可絷。用永今朝善敬清猷。时因素札言不洗意。报此何伸。时或以逵即晋代谯国戴逵。今考挍行事非也。晋书云。大元十二年徵隐士戴逵。不久寻卒。至梁大通三年。经一百四十三载。命公方生。计不相见。又非济北明矣。时又有沙门慧晓。厥姓傅氏。亦以禅绩献公。文才亚于慧命。北游齐壤居止灵岩。数十年间幽闲精业。众初不异之也。及乡民有任山荐令者。晓去乡岁久思问亲亲。行至县门使人通令。令正对客未许进之。踟蹰之间又催通引。客犹未散。令且更延。晓悟曰。非令之为进退。乃吾之爱憎耳。岂乡壤之可怀耶。命省事取纸援笔。而裁释子赋。纸尽辞穷。告曰。若令问觅。可以此文示之。吾其去矣。于是潜遁。故赋云。咄哉失念。欻尔还觉。是也。及后追灵岩。穷讨不见。出赋示僧。方知晓之才也。于是人藏一本。用祛鄙吝。晓后寻诸名岳。养素栖心。时复流目人世。而还晦形幽阜。卒不测其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 【介绍】: 隋唐时僧。荥阳人,俗姓郑,名颋。仕隋为羽骑尉,隋恭帝皇泰中官至御史大夫。隋末动乱,与妻同归佛教。法服擎锡谒见王世充,世充怒,被杀。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郑氏。名颋。荣阳望族。世以文章显命。始仕为羽林骑都尉。旋弃去。听吉藏法师讲三论。及法华等经。归诚空寂。大业初。仆射杨素见而器之。荐为中书舍人。越王皇泰间。迁御史大夫。王世充既弑越王。僭即尊位。国号郑。改元开明命。仍以旧官辅政。时唐已受禅。太宗以天策兵逼西苑。世充殊窘。于是命与其妻。互相剃发为僧尼曰。吾愿满矣。即著伽黎。持锡杖。诣世充曰。郑颋今出家矣。世充大怒。遣左右斩命。命喜曰。吾愿又满矣。因遍礼十方佛。口称般若。索笔书偈。辞世曰。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遂挹别亲故。合目俄顷曰。可下刀矣。逮终颜貌不变。 先是有僧善相。谓命曰。卿头颅额𩓱。法当富贵。然狼顾。宁能得死于牖下乎。答曰。必如所指则诚获我心。每见诸人以卧疾死者。精神瞀乱。倏就后世。正亦不如发弘誓愿。境观坚明。刀落气断者也。其妻比丘尼。后住洛州寺。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智命。俗姓郑。名颋。荣阳人。族望清胜文华曜世。词锋所指罕有当之。初仕隋为羽骑尉。班位斯薄。逃官流俗。备历讲会餐寝法奥。就耕于宁州。大业初年。仆射杨素因事往彼。乃通名谒见。与语终日。素曰。观卿风韵。殊非鄙俗所怀。乃廊庙伟器耳。且权抑忍辱。寻当徵召。及元德作贰。搜访贤能。素遂拔之。对晤宣传应变不一。有令试以三百对语。一遍授之覆无遗漏。致大重敬。迁为中舍人官至五品。及元德云薨。不仕于世。游听三论法华。研味积年逾深信笃。皇泰之初越王即位。历官至御史大夫。伪郑开明连任不改。深谋广略有国惟寄。于斯时也。今上任总天策。御兵西苑。李密鸱张蚁诘咆休洛汭。世充独固一都。内外煎迫上下同惧。颋弊斯纷梗情慕出家。频请郑主为国修道。既不遂志。惟思剪剃不累形科。夜则潜读方等诸经。昼则缉理公政斯须不替。经四十日诵得法华。畅满胸襟决心出俗。又劝妇氏归宗释教。言既切至即依从之更互剃发。颋语妻曰。吾愿满矣。不死而生。当启郑主不宜尔也。便法服擎锡。径至宫门云。郑颋辄已出家。故来奉谒。世充不胜愤怒。下敕斩之。颋闻喜曰。吾愿又满矣。欣笑泰然。行至洛滨。时惟旭旦未合行决。颋曰。若为善知识者。愿早见过度。不尔寻应被放。不满本怀。于时道俗围绕劝引至暮。而颋厉色昌言不许。因即斩之。寻有敕放。既所不救。举朝怨恨。即伪郑开明之初年也。初颋从吉藏法师听讲。有僧告曰。观卿头颅额颔有富贵相。但以眄睐后顾。怨不得其终。颋曰。岂非伤死耶。必如所相乃是本愿。尝见诸死者。疾甚危弱心不自安。纷扰不定便就后世。生死终一期也。定不能免。何如发正愿缘胜境心力坚明不有驰散。刀落命终。神爽自在岂不善乎。故颋之临刑。遍礼十方。口咏般若。索笔题诗曰。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与诸知故别已合眼。少时曰。可下刀矣。寻声斩之。面貌熙怡有逾恒日。妻为比丘尼。见住洛州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吴郡富春人,字仲通。初仕南朝陈,为太学博正。入隋,待诏于御史台。炀帝时,拜治书侍御史。侃然正色,奏劾不避亲贵,百官震栗。后随攻高丽,死于军中,年六十七。全隋文·卷十四
知命字仲通,吴郡富春人。仕陈,为始兴王行参军,历太学博士、南狱正。陈亡入隋,拜仪同三司,授普宁镇将。不行,待诏御史台。炀帝即位,拜治书侍御史。后从征辽东,卒于军。赠御史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福州长乐人。冯业子。累官御史大夫。太宗贞观初,为荆州长史。历岐州刺史。十三年,为少府监。封安昌县男。官至尚书左丞。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慧命师者。荆州江陵人也。戒行疏通有怀节操。学兼内外逸志云表。仰祥河而牒想。念竹苑以翘心。汎舶而行至占波遭风。而屡遘艰苦。适马援之铜柱。息上景而归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978 【介绍】: 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李璟第六子。自太子冀以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宋太祖建隆二年,立为太子,旋嗣位,奉宋正朔,称江南国主。常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国亡后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为宋太宗鸩杀。煜为人仁孝,颇有慧性,善属文,工书画,能音乐,尤以词名。其词前期多写宫廷生活,风格绮靡;后期因遭亡国之痛,多故国之思,风格为之一变。后人辑其词与其父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978 字重光,初名重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继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亡,为宋所俘,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有集30卷,已佚。生平见徐铉《大宋左千牛卫将军追封英王陇西公墓志铭》、《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南唐书》本传。近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善诗文、音乐、绘画,尤工词。抒写离别之思,家国之痛,情真语挚。《全唐诗》存诗18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0。唐诗汇评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自称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嗣位。开宝八年(975),宋军陷金陵,煜被俘,次年至汴京,封违命侯,改封陇西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被毒死。追封吴王。李煜有多方面文学艺术才能,兼擅诗、词、文。善书,工画,知音律。其遭罹多故,好为凄苦之词。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八首。词学图录
李煜(937-978) 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后人将其词与其父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嗣主景第六子。封安定郡公。进封郑王。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宋建隆二年。嗣主南迁。立为太子监国。嗣主殂。袭位。更今名。开宝七年。宋师南征。八年。金陵陷。肉袒降于军门。封违命侯。太平兴国初改封陇西郡公。三年七月薨。年四十二。赠太师。封吴王。
作品评论
宣和书谱
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揭云汉奎壁,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煜归本朝,我艺祖尝曰:“煜虽有文字,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几何哉!石林燕语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巧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瀛奎律髓
李后主号能诗,偶承先业,据有江南,亦僭称帝,数十州之主也。集中多有病诗,五言律云:“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真所谓衰飒憔悴,岂“大风”、“横汾”之比乎?宜其亡也。或谓此乃已至大兴之后,即不然矣。七言有云:“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又云:“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盖君临之时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3—1073 【介绍】: 宋开封考城人,字命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梓州路转运使,治夺民田之奸吏。徙陕西,变铁钱法,止盗铸。又令税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数平边患。累迁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坐断狱差失,出知兖州。全宋诗
傅求,仙游(今属福建)人。楫从子。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官通直郎。事见《仙游县志》卷二九。全宋文·卷五九六
傅求(一○○三——一○七三),字命之,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天圣二年进士甲科,通判泗州。徙大名府,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徙陕西。有善政,召为户部副使。皇祐五年,兼秦凤路制置粮草。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治平中,入判太常寺,两知开封府。授工部侍郎,出知兖州。熙宁六年卒,年七十一。见《乐全集》卷三六《傅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