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主命
命世才
命夫
救命
责命
命门
命讨
命宗
偿命
守命
施命
续命丝
命苦
命定
四命
《漢語大詞典》:主命
(1).古代征战之前向庙主请命。孔丛子·问军礼:“无迁庙主,则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禰,谓之主命。”
(2).主掌号令。史记·东越列传:“当是之时, 项籍 主命,弗王,以故不附 楚 。”
(3).主人的命令。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领了主命,回家见了主母,办理家务事毕。”
《國語辭典》:命世才  拼音:mìng shì cái
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也称为「命世之才」。
《漢語大詞典》:命夫
古称受有天子爵命的男子。周礼·天官·阍人:“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闢。” 贾公彦 疏:“内命夫,卿大夫士之在宫中者,谓若宫正所掌者也。对在朝卿大夫士为外命夫。”礼记·丧大记:“大夫之丧,主人坐於东方,主妇坐於西方。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 章炳麟 《訄书·刑官》:“是故司市之令……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
《國語辭典》:救命  拼音:jiù mìng
1.拯救性命。《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2.遇到危险时所发出的紧急求救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张生慌忙之中,也不管是什么人,连呼『救命!』」
《漢語大詞典》:责命(責命)
(1).责让;抗命。书·西伯戡黎:“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 孔 传:“言汝罪恶众多参列於上天,天诛罚汝,汝能责命于天,拒天诛乎?”
(2).降谪官职的命令。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黜责帅臣亦降召命》:“ 丁谓 疑其( 曹伟 )不受命,詔 河北 运使 韩亿 驰往收其兵,既而 曹 得责命,即日上道,则是此时大帅径加责徙,遂不託名为召矣。”宋史·韩维传:“既而责命不由门下, 维 又言:‘罢黜御史,事关政体,而不使有司与闻,纪纲之失,无甚於此。乞解银臺司。’”
《國語辭典》:命门(命門)  拼音:mìng mén
1.经穴名。在两肾之间。
2.术数用语。指面部左右两旁当耳门处。
《漢語大詞典》:命讨(命討)
下令讨伐。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成周 之征诛,犹之 唐 虞 之命讨也,事功之蹟俱化矣。”
分類:下令讨伐
《漢語大詞典》:命宗
道教中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者,称为命宗。与性宗相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北宗﹞其学先了心性,谓之性宗,后以坐功得丹得药,谓之命宗。”
分類:道教为命
《國語辭典》:偿命(償命)  拼音:cháng mìng
杀人者抵命。《西游记》第二七回:「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儒林外史》第四回:「我们闹进衙门去,揪他出来,一顿打死,派出一个人来偿命。」
分類:抵命
《漢語大詞典》:守命
安于命运。《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难得 杨氏 是个大贤之人,又眼里识人,自道:‘姪儿必有发跡之日。’并无半点埋怨,只是安慰他,教他守命,再做道理。”
分類:命运
《漢語大詞典》:施命
施行政令;施行教令。《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孔颖达 疏:“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誥於四方也。”《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传:“田能施命。” 孔颖达 疏:“谓於田猎而能施教命以设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穷於几象;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漢語大詞典》:续命丝(續命絲)
见“ 续命缕 ”。
《漢語大詞典》:续命缕(續命縷)
旧俗于端午节以彩丝系臂,谓可以避灾延寿,故名续命缕。宋史·礼志十五:“﹝降圣节﹞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緋綵罗延寿带、綵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亦作“ 续命丝 ”。太平御览卷八一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説益人命。”
《国语辞典》:命苦  拼音:mìng kǔ
命运不好。《红楼梦》第三回:「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漢語大詞典》:命定
命中注定或必然发生的。例如:反动派是命定要失败的。
《漢語大詞典》:四命
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四命为王之大夫、公之孤。参见“ 九命 ”。
《國語辭典》:九命  拼音:jiǔ mìng
1.周代官秩的等级。由九命以至一命,如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等。命谓加爵服,而其宫室车旗礼仪等,皆依其命数而各有不同。
2.北周官秩的等级。宇文泰为魏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每命又分为二级。见《周书。卷二。文帝纪下》。
3.比喻生命强韧,好像有很多条命,可死而复生。如:「九命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