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5
词典
8
分类词汇
47
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义试
主词
蕴涵
题旨
三段论
五言试帖
四书文
统考
题括
言不尽意
行易知难
小题大做
排斥命题
两难论證
关系命题
《國語辭典》:
义试(義試)
拼音:
yì shì
聚集士人予以测验,以判定优劣高下的私办考试。
分類:
私家
家集
生徒
命题
考试
《國語辭典》:
主词(主詞)
拼音:
zhǔ cí
1.逻辑学上指命题中居于主位的词项。
2.语法上指作为主体的人或物。一般置于谓语之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水果很甜」的「水果」。也称为「主语」。
分類:
主词
语法
逻辑
逻辑名词
语法名词
法名
命题
《國語辭典》:
主语(主語)
拼音:
zhǔ yǔ
语法上指位于谓语前,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孔子是圣人」中的「孔子」。也称为「主词」。
分類:
主语
语法
语法名词
法名
谓语
陈述
《國語辭典》:
蕴涵(蘊涵)
拼音:
yùn hán
1.蕴藏包含。清。方苞〈余东木时文序〉:「盖久困于举场,故择义遣辞,不敢过为艰深怪特,而中所蕴涵,则非顺时取誉者所能貌似,此好古积学之自然而流露者也。」清。王先谦《东华录。顺治二十四》:「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也作「蕴含」。
2.蕴藏的意涵。清。梁诗正〈御绘诗经全图赞〉:「五际六情,条纲可述,理趣环深,蕴涵微密。」
分類:
包含
逻辑
逻辑名词
判断
中前
前后
命题
《國語辭典》:
题旨(題旨)
拼音:
tí zhǐ
1.创作文章时,指题目的意义。如:「写作文前,务必先看清题旨。」
2.评赏文章时,指作品的涵义要旨。如:「韩愈师说一文的题旨是阐扬师道精神。」
分類:
题旨
诗文
命题
主旨
《国语辞典》:
三段论(三段论)
拼音:
sān duàn lùn
理则学上的一种推理形式。以两个命题作为大小前提,而推出结论。如:「凡花是植物」(大前提),「康乃馨是花」(小前提),「所以康乃馨是植物」(结论)。
分类:
三段论
理则学
推理
命题
大小
《漢語大詞典》:
五言试帖(五言試帖)
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唐 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 清 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花月痕》
第七回:“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
分類:
科举考试
五言诗
诗句
成语
命题
《國語辭典》:
四书文(四書文)
拼音:
sì shū wén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分類:
科举考试
文体
命题
《國語辭典》:
八股
拼音:
bā gǔ
1.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
2.讽刺言行比较刻板、不知变通。如:「八股的作风」、「八股的教条」。
分類:
科举考试
文体
称制
制艺
时艺
时文
《漢語大詞典》:
统考(統考)
统一考试的简称。由地方或国家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举行的考试。 柯岩
《奇异的书简》
三:“至此,两个孩子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又各自向对方迈近了一步。于是,来到了大学统考的那一天。”
分類:
统一
一考
考试
国家
一命
命题
《漢語大詞典》:
题括(題括)
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唐
元结
《二风诗》
序:“﹝ 元子 ﹞著
《皇謨》
三篇,
《二风诗》
十篇……遂题括存之。”
分類:
命题
概括
全篇
诗文
旨意
《國語辭典》:
言不尽意(言不盡意)
拼音:
yán bù jìn yì
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表达出来。《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今常用于书信的结尾,以表情深不尽之意。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病中作词一阙,词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分類:
表达
达思
玄学
思想
命题
提出
为书
书信
结尾
套语
《漢語大詞典》:
行易知难(行易知難)
孙中山 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廖仲恺
《孙文主义丛刊序》
:“先生( 孙中山 )倡行易知难之説,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已提其纲而絜其凡。”
分類:
认识论
命题
流传
《國語辭典》:
小题大做(小題大做)
拼音:
xiǎo tí dà zuò
科举时代的习惯用语。凡是考试题目从四书中出来的,称为「小题」;从五经出来的,称为「大题」。用五经文的文章章法来做四书命题的题目,就称为「小题大做」。后用以比喻人将小事视为大事办理,有故意誇张的意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分類:
小事
渲染
科举考试
来处
文句
命题
《国语辞典》:
排斥命题(排斥命题)
拼音:
pái chì mìng tí
凡包含只有或唯有的定言命题,称为「排斥命题」。其型式为「只有甲才是丙」亦等于「凡丙是甲」。例如「只有公民才能投票」可改写为「凡能投票者是公民」。
分类:
包含
唯有
定言
命题
《国语辞典》:
两难论證(两难论證)
拼音:
liǎng nán lùn zhèng
理则学上联合运用选言命题与假言命题的一种论證。起源于希腊早期的辩士普洛泰哥拉斯(Protagoras)。也称为「双刀论證」。
分类:
理则学
上联
联合
运用
命题
《国语辞典》:
关系命题(关系命题)
拼音:
guān xì mìng tí
理则学上表示事物间关系的命题。如「甲大于乙」、「甲是乙之父」等。在古典逻辑上,视为主谓词式的定言命题,现代逻辑乃另立为「关系命题」。
分类:
理则学
上表
间关
命题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