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御旨  拼音:yù zhǐ
皇帝下的命令。
《漢語大詞典》:程命
限定日期的命令。《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妾非不欲终事君子,永奉欢娱,然而程命有限,不可违越。”
《漢語大詞典》:函令
谓用信函下达命令。三国志·魏志·崔炎传:“时未立太子, 临菑侯 植 有才而爱。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六:“ 阎 无奈,祗得函令 天津 当道,派人选觅,尅日解京。”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上海 和议已可望成,令各省皆停战,当即抄録电文,函令 伯英 与东军派员交涉,守约停战。”
《國語辭典》:覆命  拼音:fù mìng
将传达命令的结果再回覆给发令者。如:「你这样迟不作答,叫我如何回去覆命?」
《国语辞典》:动员令(动员令)  拼音:dòng yuán lìng
呈奉总统核定,由国防部命令颁布,而实施军队动员的命令。
《國語辭典》:钧令(鈞令)  拼音:jūn lìng
称尊长的使命告语。《西游记》第二○回:「大王,小将不才,蒙钧令差往山上巡逻,忽遇一个和尚,他是东土大唐驾下御弟三藏法师,上西方拜佛求经,被我擒来奉上,聊具一馔。」
《漢語大詞典》: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张统制 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 汉口 刘家庙 枕戈待命。”
《漢語大詞典》: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亲信传达命令,调中山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即散布谣言,说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擅调中山舰至黄埔“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以此为借口,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李之龙等,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时称“三·二○事件”。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妥协退让,使蒋的阴谋得以实现。
《漢語大詞典》:素听(素聽)
谓一贯服从命令。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 威王 曰:‘令民素听,奈何?’”
《國語辭典》:通饬(通飭)  拼音:tōng chì
通令所属各机关。《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出堂规》:「除一应事宜,宜另行通饬外,所有堂规,合先晓谕尔各役知悉。」
《國語辭典》:通知单(通知單)  拼音:tōng zhī dān
针对个人所发的告知的文件,通常只有一张单子。如:「缴费通知单」、「他接到开校务会议的通知单。」
《國語辭典》:通缉令(通緝令)  拼音:tōng qì lìng
法院为捉拿在逃嫌犯或受刑人所发出的通令。如:「法院发出通缉令全力搜捕在逃的嫌犯。」
《漢語大詞典》:天命论
主张“天”即上帝的旨意和命令主宰人世一切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漢語大詞典》:剃发令(剃髮令)
清 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薙髮令”。 顺治 元年(公元1644年) 清 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 江南 ,重申此令,规定:凡 清 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 明 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國語辭典》:颐指气使(頤指氣使)  拼音:yí zhǐ qì shǐ
形容以高傲的态度指使属下。唐。元稹 追封李逊等母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八出:「公卿颐指气使,果然鼠凭社贵,真个狐藉虎威,好气势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