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3,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口令
裁旨
颁式
赦命
凶命
下旨
衡命
戒书
来浪
台委
诰轴
敕符
传骑
调令
矫令
《國語辭典》:口令  拼音:kǒu lìng
1.于作战、军队操练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所下达的口头命令。《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两面奏起军乐,洋教习一马当先,喊著德国操的口令。」
2.一种用以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漢語大詞典》:裁旨
宋 代称太守以下地方长官的指示、命令为“裁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自钧旨、臺旨而下,称裁旨。按, 李罕之 擅引 泽州 兵夜入 潞州 ,以状白 李克用 曰:‘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本朝君相曰圣旨、钧旨,太守而下曰臺旨,又其次曰裁旨。”
《漢語大詞典》:颁式(頒式)
谓发布命令统一某项事物的规格或样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平头巾网巾:“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 杨维楨 入见 太祖 时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
《漢語大詞典》:赦命
赦免的命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制施赦命,策封王侯。”
分類:赦免命令
《漢語大詞典》:凶命
(1).犹恶运。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诚以信,三曰富而贵毋敢以骄人,四曰恭以敬,五曰宽以静。思此五者,则无凶命。”
(2).不祥的命令。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凶命屡招,姦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分類:不祥命令
《国语辞典》:下旨  拼音:xià zhǐ
古代君王发布命令。
《國語辭典》:衡命  拼音:héng mìng
权衡命令之可行而后行。《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唐。张守节。正义:「衡,秤也。谓国无道则制秤量之,可行即行。」
《國語辭典》:戒书(戒書)  拼音:jiè shū
1.自我戒惕的文字。《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
2.汉代皇帝的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等官。汉。蔡邕〈独断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也称为「戒敕」。
《漢語大詞典》:来浪(來浪)
(1).方言。在。《海上花列传》第三二回:“ 双玉 悄立帘下暗中窃听,听那 双寳 带哭带説道:‘我碰着仔前世里寃家!刚刚反仔一泡,故歇咿来浪説我啥,我是定归活勿落个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伯芬 吃了一惊道:‘来浪啥场化?’”场化,地方。
(2).方言。着。表示命令语气。《海上花列传》第五五回:“ 潘三 上前拦道:‘看啥嗄,搭我坐来浪。’”
《国语辞典》:台委(台委)  拼音:tái wěi
对上级命令的敬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北去之后,再尊台委。」
《漢語大詞典》:诰轴(誥軸)
书写皇帝命令的卷轴。《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封典期限》:“誥敕,至颁发誥轴,仍由兵部发给执照,令各该员持赴内阁承领。”
《漢語大詞典》:敕符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夜发敕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璽、敕符、将军印信。”
《漢語大詞典》:传骑(傳騎)
驿站传递音信命令的骑马的使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传骑从中来謁曰:‘ 婴 疾甚,且死,恐公后至。’”新唐书·吐蕃传下:“会飞鸟使至,召其军还,遂引去。飞鸟,犹传骑也。” 宋 张先 《劝金船》词:“翰阁迟归来传骑,恨留驻难久。”
《國語辭典》:调令(調令)  拼音:diào lìng
调动工作项目或地点的命令。如:「公司的调令公布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弹。」
分類:调动命令
《漢語大詞典》:矫令(矯令)
假托命令。史记·赵世家:“此人贪而欲大,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祸且逮国。”晋书·段灼传:“ 艾 以 禪 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
分類:假托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