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吁号(籲號)
呼号。 汉 王充 论衡·道虚:“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
哀声呼求。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百姓无辜,吁号于天。”
《国语辞典》:欢呼(欢呼)  拼音:huān hū
諠哗呼号。《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诸将日会论功,争言欢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分类:欢呼呼号
《國語辭典》:怒号(怒號)  拼音:nù háo
大声呼嚎。多用来形容大风狂吹。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漢語大詞典》:歌呼
歌唱;高吟呼号。 秦 李斯 《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坚苦的进击者向前进行,遗下广大的已经革命的地方,使我们可以放心歌呼。”
分類:歌唱呼号
《國語辭典》:哀号(哀號)  拼音:āi háo
悲痛号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國語辭典》:呼号(呼號)  拼音:hū hào
1.广播用语,通常为电台名称的西文代号。
2.以一组字母、数字、或任何文字及发音词的组合,用以识别一个通信设施、指挥所、机关、或部队者,称为「呼号」。其主要用途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赋有呼号者,得使用地址组代替呼号。
《國語辭典》:悲号(悲號)  拼音:bēi háo
悲伤的痛哭。《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汉书。卷四五。伍被传》:「悲号仰天,叩心怨上。」也作「悲嚎」。
《漢語大詞典》:鸣号(鳴號)
鸣呼号叫。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孙楚 《雁赋》:“泝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 宋 范成大 《八场坪闻猿》诗:“子母联拳传枝去,忽作哀厉长鸣号。”
《漢語大詞典》:呼嗟
呼号哀叹。汉书·王莽传下:“称‘先号咷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南史·刘粹传:“远方商人至者, 谦 ( 袁谦 )又抑之。商旅呼嗟,百姓咸欲为乱。”新唐书·魏知古传:“令其(百姓)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分類:呼号哀叹
《漢語大詞典》:哀叫
(1).悲惨地呼号。《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2).指惨叫声。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每次打下去,接着籐条竹片的着肉声,就是一阵‘痛哟’,令人酸鼻的哀叫。”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國語辭典》:叫头(叫頭)  拼音:jiào tou
一种传统戏曲的锣经。多用于剧中人物情绪悲伤、愤怒,高声呼号或控诉时。分为单叫头、双叫头和三叫头。一般使用单叫头,情绪特别激昂时则用双叫头或三叫头。
《漢語大詞典》:喘呼
喘息呼号。 唐 卢肇 《汉堤》诗:“於惟餘甿,饥伤喘呼。”
分類:喘息呼号
《漢語大詞典》:惕号(惕號)
惊恐呼号。易·夬:“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王弼 注:“虽有惕惧号呼,莫夜有戎,不忧不惑,故勿恤也。”
《国语辞典》:收播  拼音:shōu bò
电视台在每天电视节目播映完毕,最后播出台名、呼号等,作为一种机关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