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呵斥  拼音:hē chì
大声斥责。如:「店小二不慎打破杯盘,被掌匮的呵斥一顿。」也作「呵叱」。
《國語辭典》:叱吒  拼音:chì zhà
发怒斥喝。《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项王喑恶叱吒,千人皆废。」《红楼梦》第七五回:「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也作「叱咄」。
《漢語大詞典》:谴斥(譴斥)
谴责;呵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因言 成季 等朋讌聚游无度,皆谴斥之。” 宋 陈亮 《东阳郭德麟哀辞》:“余於斯时,方将为之长言以解 德麟 之惴惴而寧其死,其不訕谤谴斥於一世之士者几希!”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一事失理,一民失所,救过不暇,谴斥随至。”
分類:谴责呵斥
《漢語大詞典》:诋斥(詆斥)
谴责;呵斥。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务矜片言,苦相詆斥!”明史·黄观传:“ 燕王 举兵, 观 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束身谢罪,辞极詆斥。”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诋斥军阀怎样怎样不合理,是革命文学家;打倒军阀,是革命家。”
分類:谴责呵斥
《國語辭典》:嗔喝  拼音:chēn hè
怒斥呵止。唐。杜甫北征〉诗:「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分類:怒斥呵斥
《國語辭典》:呵责(呵責)  拼音:hē zé
大声斥责。《南齐书。卷四二。列传。王晏》:「而晏每以疏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
分類:呵责呵斥
《國語辭典》:呼叱  拼音:hū chì
呼叫呵叱。《后汉书。卷二○。祭遵传》:「众见遵伤,稍引退,遵呼叱止之。」
分類:呵斥
《國語辭典》:吆喝  拼音:yāo he
高声呼喝。《西游记》第六回:「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就把这句话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爷也吓醒了。」也作「么喝」、「喓喝」。
《國語辭典》:叱喝  拼音:chì hè
斥骂、怒喝。《刘知远诸宫调。第一》:「村夫举措,看待老儿,浑如无物,高声叱喝,驱使有若奴仆。」《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策于帐中叱喝不绝。」
《漢語大詞典》:嗔叱
呵斥。 蒋弼 《小罗子》:“‘这么样热,倒在我身上干甚么?快坐到那条竹凳上凉凉去。’妈柔性的,又象是嗔叱的推开了他。”
分類:呵斥
《漢語大詞典》:咄啐
(1).呵斥。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汉 赵岐 注:“嘑尔犹呼尔,咄啐之貌。”
(2).犹咄嗟。形容迅速。 明 袁宏道 《寿洪太母七十序》:“母倾筐倒橐,咄啐治办。”参见“ 咄嗟 ”。
分類:呵斥迅速
《漢語大詞典》:咄嗟
犹呼吸之间。谓时间仓卒;迅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復彫枯。”北齐书·李浑传:“若简练驍勇,衔枚夜袭,径趣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 元 乔吉 《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曲:“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 蒋 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
《國語辭典》:咄嗟  拼音:duò jiè
1.叹息。《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吾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2.片刻之间。《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复彫枯。」《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汤十菜,添案小吃,顷刻间,摆满了桌子,真个咄嗟而办。」
3.呵叱、怒吼。宋。苏辙 三国论:「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
《漢語大詞典》:嫢盈
发怒;呵斥。《方言》第七:“嫢盈,怒也。 燕 之外郊 朝鲜 洌水 之间凡言呵叱者谓之嫢盈。”
分類:发怒呵斥
《漢語大詞典》:哼喝
犹呵斥。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儿女》:“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
分類:呵斥
《漢語大詞典》:诮呵(誚呵)
责备;呵斥。如:诮呵之词。
分類:责备呵斥
《國語辭典》:诃谴(訶譴)  拼音:hē qiǎn
斥责。如:「身为长官的,应该爱护部属,不要常常加以诃谴。」也作「诃叱」、「诃责」。
分類:呵斥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