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君陈》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旧题汉·孔安国传:「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唐·孔颖答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旧题汉·孔安国传:「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唐·孔颖答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
例句
天眷君陈旧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 杨巨源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思周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八佾》~28~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典故
相关人物
指树日
李树周柱史
指树曰
相关人物
老子
《神仙传》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郦商〉~2662~
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于北军,太尉勃不得入北军,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诛诸吕。是岁商卒,谥为景侯。子寄代侯。天下称郦况卖交也。
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于北军,太尉勃不得入北军,于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诛诸吕。是岁商卒,谥为景侯。子寄代侯。天下称郦况卖交也。
例句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李瀚 蒙求
《论语·子路》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引包氏曰:「鲁,周公之封;卫,康叔之封。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引包氏曰:「鲁,周公之封;卫,康叔之封。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
例句
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
典故
相关人物
沦周赧
相关人物
周赧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例句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倦客新丰
新丰英俊
马周困新丰
相关人物
马周
《新唐书》卷九十八〈马周列传〉~3894~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典故
相关人物
茂叔溪头
相关人物
周敦颐
《周敦颐集》卷三〈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集·周敦颐墓志铭》
吾友周茂叔,讳敦颐。……尝过浔阳,爱庐山,因筑室溪上,名之曰濂溪书堂。
吾友周茂叔,讳敦颐。……尝过浔阳,爱庐山,因筑室溪上,名之曰濂溪书堂。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例句
若见净名居士语,逍遥全不让庄生。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
清论不知庄叟达,死交空欢赵岐忙。 罗隐 经故友所居(一题上有琼华观三字)
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一本随州下有忆字)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钱起 县中池竹言怀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 高适 宋中十首之七
从他笑轻事,独自忆庄周。 齐己 渚宫自勉二首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
《周礼注疏》卷三〈天官冢宰·小宰〉~46~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汉·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汉·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例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达生〉~654~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列子集释》卷二〈黄帝篇〉~86~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向。」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向。」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简释
木鸡:喻呆笨发愣,或指修养极高。唐张枯《送韦正字[木片]贯赴制举》:“木鸡方备德,金马正求贤。”
《漢語大詞典》:鲁卫(魯衞)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