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14,分241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鉴远体周
径一周三
阶级周回
马赵温周
蓼洲周公
礼迈仁周
鲁敦周彝
鲁彦周
律周玉琯
留滞周南
分类词汇
三代
六代
三家
周波
佛类词典
一周忌
《分类字锦》:鉴远体周(鉴远体周)
文心雕龙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汎采而文丽
分类:
《漢語大詞典》:径一周三(徑一周三)
古算学计算圆周率的近似比。谓圆径与圆周之比为一比三。语出周髀算经卷上“句股圆方图” 汉 赵爽 注:“圆径一而周三。”后因以比喻两者相比差距甚大。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
《分类字锦》:阶级周回(阶级周回)
邵宪《祖明堂赋》:阶级周回,而等凡圣;殿堂嵌岩,而挹苍璧。
分类:阶砌
《漢語大詞典》:马赵温周(馬趙温周)
道教的四大灵官,为护法神将。红楼梦第一○二回:“择吉日先在省亲正殿上铺排起坛场,上供三清圣像,旁设二十八宿并 马 、 赵 、 温 、 周 四大将,下排三十六天将图像。” 胡祖德 《沪谚外编·斩白獭》:“真人奉敕忙点将,点到 马 、 赵 、 温 、 周 四大神。”
《高级汉语词典》:蓼洲周公  拼音:liǎo zhōu zhōu gōng
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吴县人。明熹宗时,任吏部员外郎。因为得罪宦官魏忠贤,被捕,死在狱中
《分类字锦》:礼迈仁周(礼迈仁周)
王俭《侍皇太子释奠宴诗》:礼迈仁周,乐超英汉。
分类:学校
《漢語大詞典》:鲁敦周彝(魯敦周彝)
敦和彝均为古代青铜制器。因以“鲁敦周彝”比喻价值珍贵,值得保存传世的文物。 明 宋濂 《题品仲实诗后》:“﹝公﹞立朝大节,极有可法,篇章散落於四方者,固宜宝之如 鲁 敦 周 彝,传之於子若孙也。”
《漢語大詞典》:鲁彦周
(1928- )作家。安徽巢县(今巢湖)人。曾任中国作协安徽分会副主席、中国影协安徽分会主席、《清明》主编。著有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短篇小说集《桃花汛前》、电影剧本《廖仲恺》等。
《分类字锦》:律周玉琯
旧唐书·音乐志》:律周玉琯,星回金度。
分类:
《分类字锦》:留滞周南(留滞周南)
史记·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分类:羁旅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礼记。表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已命更席,则陶觞瓦鼎,无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汉铜器。」也称为「三后」。
2.称祖至孙三辈。如:「三代同堂」。唐。王维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也称为「三辈子」。
3.曾祖、祖父、父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六代
(1).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 尧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汉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 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 曹冏 论之当矣。”
(4).指 三国 吴 、 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 、 齐 、 梁 、 陈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 《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國語辭典》:三家  拼音:sān jiā
1.春秋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公族。《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三国魏。何晏。集解:「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参见「三桓」条。
2.春秋末年,分晋的韩、赵、魏三卿。《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
3.三皇。《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参见「三皇」条。
4.夏、商、周三代。汉。王充《论衡。正说》:「案礼,夏、殷、周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5.《经书》的三家。如《书经》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礼经》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三户人家。宋。陆游 野意诗:「堤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國語辭典》:三代  拼音:sān dài
1.夏、商、周三朝。《礼记。表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已命更席,则陶觞瓦鼎,无非三代物,最近者亦秦汉铜器。」也称为「三后」。
2.称祖至孙三辈。如:「三代同堂」。唐。王维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也称为「三辈子」。
3.曾祖、祖父、父的总称。
《國語辭典》:周波  拼音:zhōu bō
交流电或电磁波的振荡从某点开始,完成一个过程后,再回到此点,称为「周波」。俗称为「千赫」。
一周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参见:年忌)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