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王季  拼音:wáng jì
人名。名季历,生卒年不详,周文王的父亲。兄泰伯、虞仲出奔荆蛮,让位于季。太王卒,立为公季,修太王之业,传位文王,武王时追尊为王季。
《漢語大詞典》:灵囿(靈囿)
(1). 周文王 苑囿名。《诗·大雅·灵台》:“王在 灵囿 ,麀鹿攸伏。” 毛 传:“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囿,言灵道行於囿也。”后汉书·班固传下:“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 梁騶 ,义合乎 灵囿 。” 李贤 注:“此言鱼兽各得其所,如 文王 之 灵囿 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臣闻设苑以资观游……有国者所不废也。然而 灵囿 之咏,独归 周文 。”
(2).泛指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 三国 吴 韦昭 《从历数》诗:“凤凰栖 灵囿 ,神龟游沼池。” 南朝 梁 陆云公 《御讲般若经序》:“归倾宫之美女,共 灵囿 於庶人。” 侯仁之 《历史上的北京城》:“因为当时曾经在这里养过一些珍禽异兽,所以又叫做‘灵囿’,是皇家动物园的意思。”
(3).对苑囿的美称。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 灵囿 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4).指仙界的苑囿。《云笈七籤》卷九八:“琳瑯敷灵囿,华生结琼瑶。”
(5).比喻精粹汇集之所。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苟抽秘思,骋妍词,斯焉採摭,靡能尽者,抑亦文章之灵囿已。”
《漢語大詞典》:梦卜(夢卜)
(1).古代有 殷高宗 因梦见 傅说 , 周文王 占卜得 吕尚 的传说,后因以“梦卜”比喻帝王求得良相。 唐 吕颂 《贺陆相公拜相启》:“叶一人梦卜之求,副四海具瞻之望。”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古先哲王之德也,有求必至,有开必先。是以 傅 吕 得於梦卜, 申 甫 降於山岳。”宋史·富弼传:“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花月痕》第四六回:“身居密勿之地,苟怀缄默之风,则宰相亦何常之有?一切凡人皆可为之,又何藉梦卜以求也?”
(2).泛指做梦和占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归田:“《国史补·自序》谓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薄,则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採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参阅史记·殷本纪,又《齐太公世家》
《漢語大詞典》:文考
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书·泰誓下》:“予克 受 ,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孔 传:“言 文王 无罪於天下。”后汉书·明帝纪赞:“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弼成文考,既隆逮下之风,共养 太姜 ,益著《思齐》之美。”
《漢語大詞典》:姬公
(1).指 周公 姬旦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 黄帝 、 虞舜 、 姬公 、 孔父 ,世之所仰而信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自 周 命维新, 姬公 定法。”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履 姬公 之几舃,奏 崇伯 之肤功。”
(2).指 周文王 姬昌 。文选·张协〈七命〉:“其基德也,隆於 姬公 之处 岐 。” 李善 注:“ 姬公 , 文王 也。”
(3).泛指 周 天子。 清 赵翼 《自鸣钟》诗:“刻漏法本自中土, 轩帝 姬 公几荒度。”
《漢語大詞典》:造舟
周文王 成婚时,曾并船为桥,纳聘于 渭水 。《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 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朱熹 集传:“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造,作;梁,桥也。作船於水,比之而加版於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桥也。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张子 曰:造舟为梁, 文王 所制,而 周 世遂以为天子之礼也。”后因以指以顺序并列舟船。文选·张衡〈东京赋〉:“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薛综 注:“造舟,以舟相比次为桥也。” 唐 王邱 《法藏禅师塔铭序》:“有 随信行禪师 与在世造舟为梁,大开普敬认恶之宗,将药破病之説。”一说,为聚集舟船。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诗造舟为梁解》:“注家説造舟为比舟,其义诚是,然造训为比,古书训詁未见。余谓造当读为聚,造舟谓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诗造舟为梁解》:“注家説造舟为比舟,其义诚是,然造训为比,古书训詁未见。余谓造当读为聚,造舟谓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晋书·后妃传序:“是以哲王垂宪,尤重造舟之礼;诗人立言,先奬《葛覃》之训。”
《漢語大詞典》:宁王(寧王)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书·大诰:“用寧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受命曰寧王。” 孙星衍 疏:“ 郑 注见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郑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谓 文王 为寧王, 成王 亦谓 武王 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 文王 ,“寧”当作“文”。参阅 曾运乾 《尚书正读》
(2).指 唐 李宪 。 睿宗 长子,封 宁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为 让皇帝 。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权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宁 ,称 宁王 。自号 臞仙 ,又称 涵虚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
《漢語大詞典》:二后
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毛 传:“二后, 文 武 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业隆於繦緥,而崇冠於二后。” 李善 注:“二后, 文 武 也。”《陈书·废帝纪》:“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后重光,九区咸乂。”
《漢語大詞典》:四友
(1).指 周文王 四个亲信大臣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颠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颠 。”一说 太颠 作 太公望 。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 孔颖达 疏引《殷传》云:“ 西伯 得四友献宝,免於虎口而克 耆 。”
(2).指 孔子 四个学生 颜渊 、 子贡 、 子张 、 子路 。孔丛子·论书:“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颜渊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赐 ( 子贡 )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师 ( 子张 )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 诸葛恪 、 张休 、 顾谭 、 陈表 为太子 孙登 四友;晋书·王澄传以 王敦 、 谢鲲 、 庾敳 、 阮修 为 王衍 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 褚炫 、 刘俣 、 谢朏 、 江斅 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 崔融 、 李峤 、 苏味道 、 杜审言 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宋 谢翱 《文房四友叹》:“兵后四友流落,有访而得之者,则顶秃足折,笏碎幅裂。”
《漢語大詞典》:太姒
亦作“ 大姒 ”。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 文王 之妃也。”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 太姒 , 文王 正妃也。”后用为贤母的典实。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既侔 大姒 之贤,宜易小君之号,貽谋百世,正位六宫。”
《漢語大詞典》:二文
(1).指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左传·昭公七年:“若以二 文 之法取之,盗有所在矣。” 杨伯峻 注:“二 文 , 周文王 与 楚文王 。”
(2).指 春秋 晋文侯 与 晋文公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业,弛 周室 之忧,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 杜预 注:“二 文 ,谓 文侯 仇 、 文公 重耳 。”
《漢語大詞典》:任姒
周文王 母 太任 与 周武王 母 太姒 的合称。古代认为二人是贤惠后妃的典范。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颜师古 注:“ 任 , 太任 , 文王 之母; 姒 , 太姒 , 武王 之母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 虞妃 ,比跡 任姒 。” 宋 苏辙 《请太皇太后受册表》:“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躬 任 姒 之至德,蹈 舜 禹 之休功。” 元 揭徯斯 《艺文监贺表》:“陛下如日东升,以天下养,虽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发皇明,必治资 任 姒 之贤,有以基王化。”《晚清文学丛钞·廿世纪世界文明灯弹词》:“也是他未脱经生论几章, 任 姒 餘风犹未熄。”
《漢語大詞典》:有莘
亦作“ 有侁 ”。
(1).古国名。有,词头。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陕西省 合阳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 禹 之父曰 鮌 ” 司马贞 索隐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谓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 高密 , 禹 所封国。
(2). 商汤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 陈留县 东。一说,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登 有莘 之虚以观师。” 杨伯峻 注:“ 莘 ,旧国名……据《春秋舆图》, 有莘氏 之虚在今 山东省 曹县 西北。”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侁,读曰莘。”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古 莘国 在 汴州 陈留县 东五里,故 莘城 是也。”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à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
《國語辭典》:二伯  拼音:èr bó
1.周初分别主管东方和西方诸侯的两位大臣周公和召公。《礼记。王制》:「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
2.称谓。称父亲的第二个哥哥。
3.称谓。称丈夫的第二个哥哥。
《漢語大詞典》:四王
(1).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杜预 注:“ 禹 、 汤 、 文 、 武 。”
(2). 清 初山水画家 王时敏 、 王鉴 、 王原祁 、 王翚 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和风格上,直接或间接受 董其昌 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创新,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 清 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康熙 至 乾隆 间有 王昱 、 王愫 、 王玖 、 王宸 ;其后又有 王三锡 、 王廷元 、 王廷周 、 王鸣韶 ,俱画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称为“小四王”,后者称为“后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