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击缶歌
 
耳热歌
 
唱呜呜
 
仰天击缶
 
唱莫乌乌
 
歌秦缶
 
击缶歌呜呜
 
击缶呼天
 
耳熟酒酣
 
歌余耳热
  
热我醉时耳
 
葛呜呜
 
击缶鸣鸣
  
乌乌歌霸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4~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唐·颜师古注:「李斯上书云:『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呼乌乌快耳者,真秦声也。』是关中旧有此曲也。」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43~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閒、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质书〉~897~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典故
陇水呜咽
 
陇头流水
 
陇头呜咽
 
陇首流泉
 
陇首流水


《太平御览》卷五十六
《三秦记》曰:陇西开,其阪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又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

例句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雍裕之 自君之出矣

《國語辭典》:呜呼(嗚呼)  拼音:wū hū
1.感叹词。《书经。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也作「于乎」、「于戏」、「乌乎」、「乌呼」、「乌虖」、「呜虖」。
2.赞叹词。《书经。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
3.借指死亡。《红楼梦》第一六回:「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國語辭典》:呜咽(嗚咽)  拼音:wū yè
1.悲伤哭泣。《红楼梦》第三回:「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也作「于邑」、「呜唈」。
2.形容凄凉低沉的声音。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沓漫。」唐。温庭筠〈更漏子。背江楼〉词:「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國語辭典》:呜呜(嗚嗚)  拼音:wū wū
1.形容欢唱、呼叫的声音。《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2.形容低沉、幽怨的声音。宋。苏轼 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拟声词。形容汽笛的声音。如:「汽笛呜呜的响起,船就要开了。」
《漢語大詞典》:呜乎(嗚乎)
见“ 呜呼 ”。
《國語辭典》:呜呼(嗚呼)  拼音:wū hū
1.感叹词。《书经。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也作「于乎」、「于戏」、「乌乎」、「乌呼」、「乌虖」、「呜虖」。
2.赞叹词。《书经。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
3.借指死亡。《红楼梦》第一六回:「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國語辭典》:喑呜(喑嗚)  拼音:yīn wū
怀怒气。晋。左思吴都赋〉:「睚眦则挺剑,喑呜则弯弓。」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國語辭典》:呜唈(嗚唈)  拼音:wū yì
悲伤哭泣。南朝梁。江淹〈泣赋〉:「欷潺湲兮沬袖,泣呜唈兮染裳。」也作「于邑」、「呜咽」。
《漢語大詞典》:呜咿(嗚咿)
象声词。 宋 苏舜钦 《地动联句》:“日腹昏盲倀,风口鸣呜咿。”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噫呜(噫嗚)  拼音:yī wū
叹息感伤的样子。《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分類:感慨悲叹
《漢語大詞典》:咿呜(咿嗚)
象声词。 清 黄景仁 《啼乌行》:“白项老乌何所求?咿呜呀呷啼簷头。”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 也没有说完话,将腰一伸,咿咿呜呜的就念《尝试集》。”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呜噎(嗚噎)  拼音:wū yē
悲伤哭泣而声音硬塞。《南史。卷五四。梁简文帝诸子传。义安王大昕传》:「及武帝崩,大昕奉慰简文,呜噎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
《漢語大詞典》:呜虖(嗚虖)
见“ 呜呼 ”。
《國語辭典》:呜呼(嗚呼)  拼音:wū hū
1.感叹词。《书经。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也作「于乎」、「于戏」、「乌乎」、「乌呼」、「乌虖」、「呜虖」。
2.赞叹词。《书经。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
3.借指死亡。《红楼梦》第一六回:「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漢語大詞典》:呜邑(嗚邑)
见“ 呜唈 ”。
《國語辭典》:呜唈(嗚唈)  拼音:wū yì
悲伤哭泣。南朝梁。江淹〈泣赋〉:「欷潺湲兮沬袖,泣呜唈兮染裳。」也作「于邑」、「呜咽」。
《漢語大詞典》:呜悒(嗚悒)
见“ 呜唈 ”。
《國語辭典》:呜唈(嗚唈)  拼音:wū yì
悲伤哭泣。南朝梁。江淹〈泣赋〉:「欷潺湲兮沬袖,泣呜唈兮染裳。」也作「于邑」、「呜咽」。
《國語辭典》:乌乌(烏烏)  拼音:wū wū
歌呼声。《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北史。卷二九。萧大圜传》:「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
《國語辭典》:酒酣耳热(酒酣耳熱)  拼音:jiǔ hān ěr rè
形容酒喝得意兴正浓的畅快神态。《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三人在百花洲饭馆聚谈,正是酒酣耳热的时候,仲翔又在窘乡,便发出无限牢骚,无非是骂官场的话。」
分類:畅快酒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