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呕哕(嘔噦)
(1).呕吐。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噦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巖杰 遽饮酒一器,凭栏呕噦;须臾,即席还 肇 令曰:‘凭栏一吐,已觉空喉。’”《西游记》第七三回:“须臾,药味入腹,便就一齐呕噦,遂吐出毒味,得了性命。”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收得的是吞吞吐吐的不知道算什么,则使我感到将要呕哕似的恶心。”
(2).形容痛苦的情状。 宋 苏洵 《上余青州书》:“达者安於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顾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嚬蹙呕噦而不乐。”
《漢語大詞典》:嗢哕(嗢噦)
(1).清嗓子。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噦以理气。” 李善 注:“嗢噦,或为温秽,谓先温暖去其垢秽,调理其气也。”
(2).呕吐。景德传灯录·道怤禅师:“﹝禪师﹞不食荤茹,亲党强啖以枯鱼,随即嗢噦。”
分類:呕吐嗓子
《漢語大詞典》:哕吐(噦吐)
呕吐。 清 黄景仁 《即事》诗:“验之今果然,喘嗽杂噦吐。”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哕呕(噦嘔)
呕吐。《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胃理脾汤》“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注:“伤食,谓伤食病癥,如痞胀、噦呕、不食、吞酸、恶心、噫气之类。”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啘呕(啘嘔)
呕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罗勒:“患啘呕者,取汁服半合,冬月用干者煮汁。”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发哕(發噦)
呕吐。 杨朔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红石山》:“前次领了点小米,他爹还高兴呢,谁知是捂了的坏米,焖干饭吃,臭的像屎,一闻就恶心发哕,那里咽得下去!”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欧逆(歐逆)
呕吐。急就篇卷四:“消渴欧逆欬懣让。” 颜师古 注:“吐而不下食也。”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欧吐(歐吐)
呕吐。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驭吏嗜酒,醉,欧吐 吉 车茵。”北史·李士谦传:“事母以孝闻,母曾欧吐,疑中毒,因跪尝之。”
分類:呕吐
《漢語大詞典》:欧歍(歐歍)
呕吐。 汉 扬雄 《太玄·灶》:“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 范望 注:“欧歍,吐逆之声。” 司马光 注:“欧,吐也;歍,心有所恶而吐也。”
《國語辭典》:失水  拼音:shī shuǐ
1.失去依靠。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有权势的人失去凭依。唐。李商隐 重有感诗:「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2.医学上指体内水分因呕吐、腹泻等大量流失的现象。
《國語辭典》:倾吐(傾吐)  拼音:qīng tǔ
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宋。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高文大论日倾吐,响快有类钟应撞。」《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孝儿亦倜傥,倾吐间,雅相爱悦。」
《國語辭典》:恶心(惡心)  拼音:è xīn
邪僻不正的想法、念头。《国语。鲁语下》:「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商君书。垦令》:「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
《國語辭典》:恶心(惡心)  拼音:ě xin
1.反胃想吐。《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哕出许多清痰来。」
2.嫌厌之极,不堪忍耐。《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样老爷!」《红楼梦》第七二回:「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
分類:恶心念头
《國語辭典》:脱水(脫水)  拼音:tuō shuǐ
1.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常在严重的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出血等情况下发生。其症状为口渴、皮肤乾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等。
2.物质失去所含的水分。如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化合物的分子中失去跟水相当的氢氧原子。
3.用机器把湿衣物的水分脱乾。
《國語辭典》:呕逆(嘔逆)  拼音:ǒu nì
气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國語辭典》:还席(還席)  拼音:huán xí
1.受人邀宴后,设酒席回请对方。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吃得醉的醉了,饱的饱了,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2.戏称酒醉后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