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喻
指正告知。 宋 秦观 《与孙莘老学士简》:“诗文数篇,谩録呈左右,因风更乞指喻教育之赐,幸甚幸甚!”
分類:告知
《漢語大詞典》:报说(報説)
报知,告知。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谢得公公,报説殷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眼綫,报説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分類:报知告知
《漢語大詞典》:并闻(并聞)
一并告知。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新潮》第一册顷已寄出,并闻。”
分類:一并告知
《漢語大詞典》:禀知(稟知)
亦作“禀知”。 谓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 继之 先到藩署谢委,又到督辕禀知、禀谢。” 裴文中 《戎马声中》一:“我也赞成,以为我们底能力也就止于此了。又与L夫人商量妥协后,就去禀知L老太太。”
《國語辭典》:情书(情書)  拼音:qíng shū
表示爱慕情意的书信。《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可是写情书约汉子,坏我的帖儿?」
《國語辭典》:示知  拼音:shì zhī
告知或写信通知。
《漢語大詞典》:正告
严正地告知;明白郑重地告知。《商君书·定分》:“﹝吏﹞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史记·苏秦列传:“ 秦 之行暴,正告天下。” 司马贞 索隐:“正告谓显然而告天下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 刘和珍 生前就爱看先生的文章。’”
《國語辭典》:密报(密報)  拼音:mì bào
1.暗中通报。《三国演义》第二回:「左右密报张让,让等转告阿苗,又多送贿赂。」
2.隐密举发的报告。如:「警方接获一通检举贩毒案的密报。」
《国语辞典》:面告  拼音:miàn gào
当面告知。如:「外出回家后,当即面告父母,好让他们放心。」
《漢語大詞典》:晓喻(曉喻)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北史·穆崇传:“ 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 ,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
《漢語大詞典》:豫告
事先告知或通告。周礼·春官·世妇“宿戒” 汉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疾增剧,輒豫告 文宣 。”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且曾在第二期《新小说》上豫告。”
《國語辭典》:赐示(賜示)  拼音:sì shì
1.书信中敬称别人的来信。
2.请给予明示。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行道图写地形,具以赐示。」
《漢語大詞典》:讣报(訃報)
(1).告知丧事消息。古本平话小说集《牛郎织女》第四回:“讣报亲友,择日开奠出殯。”
(2).报丧的音讯。 明 邵璨 《香囊记·相会》:“惊闻讣报来边地,奉亲命远去求尸。”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忽闻讣报传来,不得亲扶灵柩。”
《漢語大詞典》:审喻(審喻)
明白地告知。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唐 李邕 《柱府长史程府君神道碑》:“静守宪矩,审喻寀寮,官师有章,人吏不黷。” 宋 曾巩 《讲官议》:“古之教世子之法……示之以道者,以审喻之为浅,故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讽告(諷告)
以委婉的话语告知。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 唐 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